六安市援沪医疗队抗疫日记:我在方舱守护“生命之舵”
“六”力同心,“皖”美凯旋,5月23日晚,六安市中医院驰援上海方舱医院的12名队员,在上海抗疫52天后,圆满完成援沪任务,顺利返回。
吴宁波是六安市援沪医疗队的队长,自4月2日,他和队员们抵达上海后,一刻没有停歇进入方舱医院,与上海人民,共同守“沪”。今天,一起来看看他和队员们的“抗疫日记”。
吴宁波:方舱里的中医守“沪”人
今年三月份以来,上海疫情持续发展,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作为一名党员和有着16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我深知此刻上海的疫情防控专业力量急需增援、上海人民急需支援。如果能够参加援沪抗疫,对我来说将是一次党性、医术和仁心的淬炼,我心里反复设想着。3月31日我院接到抽调12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的通知,我如愿获批参加援沪抗疫,并担任六安市医疗队领队和临时党支部书记。
4月2日晚上8点,我们抵达上海市崇明区。第二天,在全体队员培训会上我提出工作总要求和具体任务。要求大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服从统一领导和管理;遵循诊疗原则,优化诊疗流程,科学制定诊疗方案,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充分发扬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加强沟通协作,相互支持配合,特别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以高昂的斗志、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全力救治病人,展示好老区精神的时代风貌,讲好中医药的故事。
紧张的培训从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开始。进入方舱后,我们在《诊疗方案》的指导下,为患者辨证施治,力求一人一方,提供中药治疗,以求截断扭转,快速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我和团队总结了以前的中医抗疫经验,结合此次疫情的中医四诊特点,参与制定了安徽中医抗疫方案,形成了特色的“皖沪1号方”,“皖沪2号方”,“皖沪3号方”。针对长阳患者,制定了中医同质化方案,为新冠患者的快速转阴作出了有益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除了中药治疗外,我和团队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和保健功法带进方舱医院,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
为了帮助患者朋友们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我带领团队成员对在舱内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志调节等多方面进行宣教,张贴中医药相关健康宣教小贴士。安排专人指导患者自我穴位按摩保健:少商穴缓解咽痛、咽痒症状;曲池穴、大椎穴疏风清热、缓解发热;内关穴缓解失眠症状;合谷穴、足三里、天枢穴缓解胃痛,增强免疫力。
同时将中医特色的艾灸治疗、耳穴疗法、穴位贴敷、针灸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方舱中推广。我在汤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需求,采取联合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的方法,加速了患者们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突出党建引领,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作为六安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我带领下党员开展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定期组织谈心、谈话,积极吸纳表现优秀的医护群众为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党员突击队,将党员勇当先锋、当好标杆的形象树立在抗疫一线。
六安市中医院团队先后在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长兴定点医院连续战斗了53天,终于取得了这场援沪保卫战胜利,并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战绩。一路走来,经历了从平面方舱到立体方舱再到定点医院,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方舱里空间有限,患者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刷刷手机,很少活动。我注意到这点后,每天定时带领大家练习八段锦、穴位拍打等传统中医功法,告诉大家这些功法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轻症及无症状患者,痊愈后也可作为日常防护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家疏通气血、提升正气、调节免疫、促进健康。
利用舱外时间,我积极响应安徽省科技厅关于新冠治疗紧急科研公关指导精神,协助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守亮主任成功申报课题《从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疏风解毒胶囊干预前后舌苔变化探讨病机转归》。
在几千年与疫病的对抗中,传统中医用精湛的医术扑灭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而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在对抗病毒中,也能起到无可取代的作用!
吴宁波,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
佘会:同心抗疫 齐心守“沪”
4月25日,我们接到了转入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工作的指令,方舱医院管理牵头单位是安医大二附院。按照计划,第二天,这里将要接收1491名患者。由于收治任务紧急,当时这个刚刚建成的方舱医院还有许多收尾工作没有完工。同时,开舱运行还面临着设施设备条件、内外部环境规划、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制约,院感防控压力很大。为此,方舱负责人叶珺院长同省级各家医疗队的护理负责人逐一谈话,研究次日首批进舱人选。看着叶院长期待的眼神,似乎在问,明天六安市中医院的同志们能不能第一批进舱工作?说实话,她的担心我是清楚的,第一批进舱人员的工作量和风险都会增大,还要保证工作和个人防护均不能出现问题。援沪抗疫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困难我和同事们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如果遇到畏惧困难,谈何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我们是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卫士,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在实实在在行动中的诺言!想到这里,我毫不含糊地告诉叶院长:可以,明天我们打头阵!
次日出舱后我院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方舱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叶院长说:“关键时刻,六安中医院护理团队勇于担当,给了我们工作极大的支持,展现了老区人民的奉献牺牲精神”。蚌医一附院金书记也称赞我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棒的团队”!队友们则称我们是一支“敢死队”。
在这一方舱医院工作的13天里,我院护理团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进舱;第一个首次采集1491名患者核酸;第一个办理首批1220名患者出院。这期间,队员们体力透支、精神紧张的压力是超乎想象的,如果有人问,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给我们勇气和坚持的力量,我想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回答是相同的,那就是听党指挥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信念。
回首这段特殊时期的工作,虽然和其他省市众多援沪抗疫的同行们相比,我们未必算的上优秀,但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无愧于医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无愧于领导的信任、无愧于老区革命精神的哺育。
佘会 六安市援沪医疗队副队长、六安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
梁美景:南丁格尔精神指引我前行
作为南丁格尔精神的继承者,每一名护士在踏入职业生涯之时,都会郑重宣誓,我更是时刻将誓言谨记于心,笃行坚守。
四月的上海,被按下暂停键,一个个小区被管控、一次次核酸检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沪皖一家亲,抗疫一体化",我有幸成为安徽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员,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到工业园区方舱,再到定点医院,历时五十二天,转战了三个战场,是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历程,也完美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护理一组组长,工作中我力争高效运作,降低感染风险,将患者的护理、院感防控、队员保障与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工业园区方舱开舱的前一天,院长做了积极的动员工作,每个组都清楚,在各种防护物资匮乏,院感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首先进舱将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和风险。身为组长的我和护理一组所有成员没有犹豫,第二天,我们作为第一梯队成员入舱护理患者。事后,我们这支无惧艰险、勇挑重担的护理组被人们称为"敢死队"。
梁美景,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金莉:挺身而出战疫情,守护健康担使命
2022年的初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每天都能看到全国各地支援上海抗疫的报道。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党员护士长,非常清楚那里的医疗救护力量亟需加强。3月30日,在接到紧急援沪的通知时,我做了与两年前同样的决定,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经过两天紧张的准备,4月2日晚间,我作为六安市援沪医疗队的一员到达了上海。第二天,培训考核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培训内容大不同于以往的工作,主要是院感防控相关知识、防护服的穿脱、各个班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出舱流程、应急预案、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物资保障管理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舱工作。为弘扬革命老区为民奉献精神,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屏障”,我们成立了六安市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第一次支部党员大会上,面对犹如燃烧着信念之火的党旗,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此刻,我意识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为党旗增辉重要的是行动!
4月7日,我所在的上海崇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全面开舱,短短8个小时内,收治了651名患者。由于之前队员们已经在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对进舱前的各项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整个收治过程有序高效。
开舱后,面对每天大量入舱、出舱患者和核酸采集等任务,医疗队队员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把自己的专科特长带进舱内,积极为舱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我担任方舱护理小组第二组副组长一职,除了日常护理患者外,还承担部分区域的护理管理工作。每次进舱,我都首先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和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适时调整护理方法。对于有些情绪焦躁的病人,安抚好他们显得尤为重要,那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的话用在这里也许是最贴切的。为此,我努力地想象疫情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困难,深入了解他们此刻的需求和期盼,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疏导、心理安慰,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我们把人文关怀带入舱内,落到实处,用心地安排床位,协助行动不便的阿姨入厕,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监测、利用空闲时间与患者开展互动,做好舱内外籍患者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工作……
一声声叮嘱、一句句耐心的解释沟通、一条条疾病健康宣教,为他们送去了温暖与关爱。每次护送出院患者上车,看到他们与我们挥手告别,流露出感激的表情、说着感谢的话语,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尽管方舱收治的大都是轻症患者,但是由于防护要求严格和护理工作量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我的疲劳感不断增加,躺在床上明显感觉到少气乏力。细心地蚌医一附院护理部陈永侠副主任在得知我的状况后,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提出为我调整岗位的建议。但我拒绝了。考虑到我对现在的工作比较熟悉,如换岗会影响工作效率,体能问题咬咬牙能够克服,便让陈主任放心,我能坚持住。
4月25日,由于人员变动,我被安排担任方舱护理小组第二组组长一职,承担整个区域的护理管理工作,工作量明显加大。从交班工作的对接到对特殊患者的护理,再到制定舱内可能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流程等等,我都事无巨细逐一落实。
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我有幸担任中共蚌医一附院方舱院区临时党总支组织委员,同时兼任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之重大,这也是检视担当精神、使命意识的时刻。我严格按照临时党总支的部署开展支部的各项工作,鼓励队员们向党组织靠拢,我支部有14名同志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与他们开展了谈心谈话,经常了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要求大家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放松心态,亮身份、作表率,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不懈地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以向心力、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连续奋战的52个昼夜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援沪医疗工作任务,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上海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此次的援沪抗疫经历,是专业的考验,也是一次真实生动的政治学习。忠诚、担当、富有仁爱和牺牲精神,这是我们作为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应尽职责!疫情与各种艰难险阻只会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勤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这是任何力量也阻遏不了的。
金莉,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肾病二科护士长
张秀莉: “院感”,为方舱医院保驾护航
4月24日,在结束了复兴馆方舱医院的工作后,我们收到转赴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休整,当天中午就转移进入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第一天入舱,我们的感觉是无能为力的,一脱二脱防护服堆满房间,外围环境无人消杀,出入舱通道混乱等。经紧急协调,院感专职人员到一脱二脱收拾垃圾,做好消杀,没有工具就拿塑料袋盛水,防护服和鞋子都湿透了。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安全进舱,我们院感组不仅面临着结构改造的困难,还要考虑现有条件下如何合理设计方舱医院结构布局,同时还要做好环境全面消杀、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在开舱准备完成之后,每班安排院感专职人员进舱,巡查舱内可能暴露风险点,包括医务人员穿戴操作是否合规、环境物表是否进行消杀处理,医疗垃圾是否规范处置等等。大家始终铭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底线要求不放松,为医、护、患提供规范的院感技术保障。
张秀莉 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 六安市中医院院感办科员
田水林:患难见真情共同抗疫情
我叫田水林,六安市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自2022年4月2日至2022年5月23日,历时52天的不懈坚持,我在上海市崇明区花博园复兴馆方舱c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区)参与援沪医疗工作,共参与收治新冠感染者2077人,出舱2017人,其中收治外籍、港台及家属合计187人,涉及美、俄、英、法等33个国家和地区。
在方舱工作期间,我与队友们牢记使命、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积极发挥专科及自身优势,认真管理每一位新冠感染者,将“皖沪1-4号方”、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八段锦等中医疗法和康养技法应用于方舱内患者,为患者开展心理辅导,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援沪医疗工作任务。
田水林,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肝病科医生
徐维华:方舱递交“入党申请书“,既是决心也是信心
5月23日,我们六安市中医院援沪医疗队在沪连续奋战52天,圆满完成任务后离沪返皖。回想着一路走过的50多个日夜,心中波澜起伏。4月2日,我们12人在吴宁波主任和佘会主任带领下,踏上了援沪抗疫之程。记得在来沪之前,护士长问我,“支援上海,你能去吗?”我没做多的思考,说,“我去。”当时没有过多的担心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以及被感染后的不可预测性,就想着上海现在需要我我还犹豫什么呢。到了上海后,我们先后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转战崇明工业园方舱医院、长兴定点医院,经历了从平面方舱到立体式方舱再到病区,虽然工作模式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我们那颗勇往直前的心。在抗疫的这段时间,我积极向中共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被组织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在舱内,物资不是很充足,我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泡面、牛奶等带入舱内送给有需要的患者。在业余,我积极参与到队员采核酸的队伍中,尽己所能多做一些服务大家的事。
今天,我们完成使命,卸下一身疲惫回到我们的家乡,重返岗位。再出发的路上,我们将更加坚毅。
徐维华,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心病二科护士
张仁瑞:独自采核酸,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上海
来上海抗疫是我第一次参加一线抗疫。由于之前没有发热门诊、隔离点工作经历,即将开始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不熟悉的,心中很忐忑。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工作,非常感激。但是采集核酸确实需要我一个人去执行,所以一直很担心,担心自己采的不好。幸运的是,提前进行了培训。在方舱里和驻地酒店,每一次都积极参加核酸检测,我相信熟能生巧。最后一次驻地酒店采集核酸,群里老师们让报名,我第一个报名,那天下夜班,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为驻地酒店的各位老师采集核酸,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在工作之余,为这个集体做一点事情,才觉得时间没有浪费。
张仁瑞,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肺病二科护士
荣晓姗:战时无畏,归时无悔
在经历了五十多个日夜,转战两个方舱医院、一个定点医院后终于回家了。一路走来紧张、劳累,也有欢歌与无悔。
初进方舱就在复兴馆C舱医院,经过几次的顺利进出舱后,原本紧张和焦虑的队员们,渐渐平静。经历过焦虑更能理解病人的情绪,于是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焦虑导致失眠的患者做了耳穴埋豆,教他们怎么按穴位调节自己的情绪。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向组长申请后,在舱内带领患者打八段锦。原本压抑的方舱也渐渐有了欢声笑语。
在工业园区方舱医院,因为开舱紧急很多事都没有着落,我院的一部分队员首先进入方舱开展工作,舱外的我和管晨、江登月主动承担起了驻地酒店所有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
工业园区方舱休舱后,我们又开始支援长兴医院,在医院里我再次发挥中医特色,为患儿家人做耳穴埋豆,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失眠等症。
回家的这天风和日丽,映衬着我这份难忘的工作经历和胜利的喜悦!在集结地大家互相拥抱,欢笑、流泪,深情话别。
荣晓姗,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脑病外一科护士
管晨:在方舱里见证“中医疗效”
经过积极争取,我有幸成为安徽省援沪医疗队的一员。4月2日晚间,我们一行抵达上海。
复兴馆方舱医院C舱开舱时,我负责第一批入舱患者达七百余人,我首先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及高危因素做全面细致的评估,为后续舱内工作提供指导。在随后转入的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内,我担任临床专家组成员,负责患者诊断、救治与转运工作。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开舱初期,我自愿承担驻地医护人员核酸采集工作,受到叶珺院长的表扬。在驻地医护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时,我坚持每天随访,用自己的呼吸科专业知识为战友指导用药。此外,在驻地酒店,我还做起了“沪上托尼”帮助战友们理发。根据工作需要,我援沪工作的最后一站是崇明区长兴人民医院。在这里,参与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直至5月23日撤出。
在方舱和定点医院工作期间,作为中医人,我全面开展了中医药诊疗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优势,努力讲好中医药的故事。
管晨 六安市援沪医疗队医生
江登月:为患者带来安全感,成为他们信赖的人,我很有成就感
我叫江登月,是肾病一科的一名护士。在上海新冠疫情愈发严重的时候,我主动请缨,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支援上海的支援工作,我想为祖国抗疫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4月2日晨,我们出发前往上海。作为首批入舱接待患者的队员,在进仓前,我的心里是紧张的,忐忑的,生怕不能胜任方舱医院内的工作。其次是首次近距离接触新冠患者,心里还是有些许担忧。直到大批量的患者进入舱内,我全然忘记了紧张和忐忑,立马进入战斗状态。当看到患者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情,我会立刻主动向前提供帮助和情绪安抚,心里的那一丝丝担忧,早就抛向脑后。
我们尽力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他们鼓劲加油,带给他们希望。当患者问我:“你们是安徽来的吗?看到你们满满的安全感,很是亲切!”一瞬间我的内心涌起温暖的涟漪,我很感动能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能够为他们带来安全感,成为他们信赖的人,我很有成就感。
开舱当晚我们就接收了652名患者,第一天的工作任务不但艰巨,而且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我们一直忙碌到凌晨一点多才下班,但是看到患者全部得到妥善的安置,我们医护人员的付出即使再苦再累都感觉很值得!
在复兴馆C舱工作的第九天,我们收到患者温暖的感谢信!在感谢信中,我们读到患者对我们发自肺腑的真诚感谢和美好祝愿,我们医护人员感觉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值得的,再累再苦也不能退,一定要打赢这场仗,做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疫情防控,与爱同行,我坚信,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我们共克时艰,同心抗疫,必将胜利!
江登月 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一科护士
陈春燕:我只是做了一些份内的事
陈春燕,六安市中医院心病一科护士,中医专科护士,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支援上海防疫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在方舱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中我细致认真、恪尽职守,用心、用情照顾每一位病人。
陈丽妹老人是我第二次入舱时护理的一位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感染者。老人常年独居上海,此次感染一度让她失去生活的信心,针对她的病情和心理,我就经常陪她聊天,并且教会她包括穴位按摩在内的许多自我护理方法。在我的精心护理和真情宽慰下,老人的病情和精神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渐渐的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颜。快出院时,老人依依不舍的拉着我的手,邀我下次来上海时一定要到她家做客。
像这样的患者还有许多,他们重获健康的心情自然是十分愉悦,说些感激的话也是发自内心的。每当这时,我总会告诉他们:医务人员只是做了一些份内的事,最要感谢的是党和政府,还有那些千千万万坚守抗疫岗位的人们。
陈春燕,六安市援沪医疗队队员,六安市中医院心病一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