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村”里奏响“致富曲”
“我们这挂面和豆制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可以下鸡汤挂面,烹制豆油皮红烧肉,味道特别好……”9月29日,叶集区史河街道叶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王强和村党支部成员起了个大早,赶赴2021年首届叶集羊肉美食文化节。在叶集农特产品展区,他耐心认真地向前来参观咨询的群众和客商介绍,当天在他的推介下,叶南村的挂面和豆油皮成了美食节上的畅销品,也让人们对叶南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次参加这种大型活动平台展示,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都是一次提升,收获满满。”王强告诉记者,这几年,叶南村陆续参加了省举办的优质特色扶贫产品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扶贫产品等大型展销活动现场,通过展示推介,扩大了叶南村和叶南村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该村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叶南村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挂面村、豆腐村,目前全村制作挂面的有60多户。近年来,这两种纯手工农产品在市场上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当地群众为了脱贫致富,在传承传统的面食深加工——手工挂面的同时,不断拓宽经营理念,精工制作,优化产品,把挂面、豆制品做成了叶南的特色产业。
可在2014年以前,叶南村还是远近皆知的贫困村,这个有着822户3072人的小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户272人,贫困发生率为9.80%。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资源匮乏,没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林地,靠发展种植、养殖实现脱贫致富,显然不符合实际。穷则思变,叶南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钻研扶贫政策、谋划发展思路,不等不靠,通过发展挂面产业,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依靠劳动脱贫致富,走产业扶贫之路,现已形成品牌效应。
和村里所有挂面加工户一样,曾经的贫困户翟培艮依靠制作挂面,实现了脱贫。翟培艮的儿子重度残疾,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翟家通过制作挂面,入股合作社,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我家每年能做5000公斤挂面,做好了全交给合作社销售,听说都远销北京、上海了。”这几年,翟培艮和爱人陈乃琴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脱贫后的两口子也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为了制作出更好的挂面,两口子每天都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有太阳最好,只要不下雨雪,阴天有微风也行,自然晾干,更有光泽度,味道更好。”做了几十年挂面的翟培艮说起挂面制作诀窍,一肚子的“干货”。在叶南村,除了像翟培艮这样的贫困户,其他农户近年来也通过合作社、挂面公司销售平台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叶南村的手工挂面产业在浓厚的氛围中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近45万公斤,销售额400多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叶南村成立了叶南民强传统手工挂面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建成自己的加工厂。2018年,全村顺利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了取得更大的市场,2019年,该村申请并获得了SC认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在挂面、豆油皮等农产品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超市。豆油皮在2020年六安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斩获铜奖;2020年11月产品成功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2020年10月,成立六安市叶集区旺南手工挂面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2020年,即使是在疫情、汛情的影响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50万元。
如今,叶南村的挂面和豆油皮不仅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客商还直接上门采购,村里33户贫困户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2020年9月消费扶贫月合作社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全年销售额超70万元。(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