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送教上门”,用爱托起残疾儿童求知梦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6-29 09:37:15 【字体:

  6月26日上午,天空下起了雨,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张欢、田晓雅、毕美娟3名老师带上教具冒雨驱车赶往裕安区新安镇石塘村,来到残障儿童李智国的家中为他“上课”,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见到老师来了,正在门口帮妈妈剥毛豆的李智国很高兴,虽然他外表看起来和平常孩子无差别,但他的智力水平却达不到同龄人水平。谈起为什么会这样,李智国的母亲罗俊霞流下眼泪。在李智国一周多岁时,刚会走路的他被巨大的轮胎重重地砸到头部,当时昏迷了一个多月,经过抢救好不容易醒来,却因为脑部受伤,智力受损,一只手也落下了残疾。一开始根本不能走路,父母为此到处辗转求医,帮助他慢慢恢复到能自己走路,说一些话。到了上学年龄,父母也尝试将他送到附近学校上学,但因为行动不变、智力等原因,后来坚持上到二年级便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李智国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更没有条件带他去城里的特教学校陪读。自从特教学校的老师“送教上门”,李智国又开始学会一些新知识,这让罗俊霞很欣慰。

  像往常一样,三名老师来到李智国家中,支开移动黑板,搬好桌椅板凳、准备好教具、拿出书本,搭建了临时课堂,开始给李智国上课。

  张欢老师要教李智国认识一些蔬菜、水果和颜色,她拿出教具一遍遍地教李智国辨认一些蔬菜和水果,并尝试让他进行分类,加深印象。数学老师田晓雅这堂课的任务是教会李智国认识数字“4”,她带着李智国做数字手指游戏,并借助木棒、卡片等教具让他认识、会写数字“4”。能在黑板上写出来,加上老师的鼓励,李智国高兴地笑起来。休息一会后,毕美娟老师又带他做了手指操,帮助他做好康复运动。上完课后,老师们与李智国聊聊天,了解他的近况,还给他带来新衣服。

  从2015年到现在,3名老师一组“搭档”开展送教服务,李智国的家,老师们已经来了100多次,很熟悉了。

  “通过这么多次的送教,我们老师也看到孩子的变化,从认知、识字等都有所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送教这么多年,我们目睹了孩子的不幸,家庭的艰辛,父母的不易,也见证了他在老师们帮助下的点滴进步,在欣慰的同时也倍感作为一名送教老师肩上的责任,特教工作任重道远。”毕美娟老师说。

  “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15年底,组织教师对金安、裕安、开发区内中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摸底摸排,经评估有60多名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未能入校入学,学校进行分工,老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承担这60多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中芳告诉记者,“送教的内容主要涵盖残疾孩子在感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学校按照‘一生一案’教学原则为每名送教的学生制订了个别化教育方案。”

  正是通过一次次的“送教上门”,让像李智国这样不能到学校随班就读的、具有一定接受知识能力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有了学习求知的机会,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保障受教育的权益,也让他们没有放弃学习。

  早在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给无法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市相关部门从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送教上门服务。通过调查摸底,每年确定“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名单。做好相关保障,确保顺利实施。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实施特教送教上门服务,年均送教一千余次。今年,我市“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有846名。通过送教老师们的坚持付出,用爱行动,托起这些“特殊”儿童的求知梦。(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玉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