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代枝:“一田双收”实现人生逆袭
严代枝是毛坦厂镇八角塘村一名普通村民,被金安区评为十大“自主脱贫典型”之一。他是如何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呢?
严代枝的妻子患有风湿病,不能干重活。儿子儿媳分别有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2012年,他的孙女出生了。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原本在外打工的严代枝,决定回乡。当年,他和妻子在自家门前养些家禽,还承包了3亩鱼塘,收入不多,但还过得去,那年他刚好50岁。
但随着儿子儿媳病情加重,孙女逐渐长大,家庭开支越来越大,生活开始入不敷出。2014年,严代枝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便享受到了相关扶贫政策,家里的担子轻了一点。“虽然我已经50多岁了,但是我还是想靠自己脱贫。”严代枝没有向命运妥协,决定和时间赛跑。
2014年,他看到龙虾价格大涨,在村两委和包户干部的鼓励下,便试着在自家稻田里养起了龙虾,这样的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实现“一田双收”,当年就带来了5000多元的收入。
尝到发展产业带来的甜头后,2016年,严代枝流转了闲置农田,稻虾田增加到30多亩。而老伴虽然不能下田干活但可以在家搞搞养殖,家门口地方不小,足够养六七十只鸡。农闲时,严代枝还在镇上打打零工,一家人的收入稳步增长。
2017年,严代枝一家顺利脱贫。
脱贫后的严代枝,干劲更足了。他想到可以通过流转更多的稻虾田来扩大产业规模,进而实现“致富梦”。在他的牵头下,2018年7月,由11户村民组建的六安市金安区八角塘村振农稻虾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
刚开始合作社有300多亩稻虾田,在看到村里还有很多闲置田地时,严代枝他们干脆都流转了过来,到目前为止合作社有420多亩稻虾田,其中还有12户贫困户的田地。对于流转来的田地,合作社每年会给每亩400至450元的流转金。
有了规模,接下来就是提高产量。严代枝将原本的水稻更换成了抗倒伏强、米质好的新品种。从2019年开始,精打细算的他尝试自己留虾苗,这样既能减少成本又能控制规模。2019年合作社年纯收入达到了11万余元。严代枝算了一下自家的账,各类项目加一起,年纯收入能有近7万元。在当年的金安区“10.17”扶贫日主题晚会活动中,严代枝当选区十大“自主脱贫典型”之一。
在亲眼看到严代枝家的变化后,周边的不少贫困户纷纷来“取经”。严代枝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己近几年来的种养经验,手把手地都教给他们,还告诉他们从哪儿可以买到合适的稻种和虾苗。
“多亏了老严,我家的稻米和龙虾产量都上去了,收入也跟着上去了。”同村的贫困户桑世友激动地说。
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年龄只是个数字。今年已经58岁的严代枝,这位昔日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不仅成了“产业大户”,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实现增收,在“奔小康”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金仁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