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把看得见的乡愁留住
——走进大湾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12 15:14:43 【字体:

  民俗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对一个时代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的直接反映,其具有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等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对民族的经济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民俗也呈现较强的地方性特点。大量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落和遗失。当前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民俗文化的孜孜追求和守护者,他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竭尽所能——

  8月8日,难得天气晴朗,大山深处浓荫密集,蓝天白云富氧,是极佳的出游季。我们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见到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馆长漆威的时候,他正在古民居几进院天井处清除野草,疏通水道。“你们看到的这些徽派建筑物就是汪家大湾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漆威边带我们参观,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步入正院,但见一幅大气的巨幅对联“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挂在大厅木柱上,上下联相距的屏风之上悬挂着3米长的大匾,深刻“行端品卓”四个金字,彰显着这个家族的荣耀和家风。据历史考证,汪家是1489年从皖南休宁一带迁居至此,休养生息、繁衍后代,至今已有531年。他们不仅勤劳创业,而且建立学堂,教育子孙后代要勤劳守业、知书识礼、报效国家。汪家大湾镶嵌在深山数百年的徽派建筑物,既是大别山明珠,更是汪氏的骄傲和精神图腾。据了解,这座古民居原有房屋99间半,历经风雨已经毁弃了一部分。在政府和汪氏家族的保护下,现在完整的古民居共有46间,其中,主建筑有上堂、中厅、下廊,总建筑中有两院、两天井、五阁楼,各处大小台阶24处共99阶;排水工程在院子、天井和阴沟内构造而成地下排水工程,让人看不出水往外流;各处含石墩的顶梁木柱52根,各厅及有梁架房屋的大架共10架;在上堂屋一线左右相连的房屋并连通东西走向的走廊,约一百步之长。汪氏堂房建造得功能完善,整体依山而建,建在一进比一进高的最高处,大厅主要为家族聚会议事功能,是公共场所;上堂屋是用于安放祖先牌位,祭祀、供奉祖先之功能,还有结婚、出嫁拜堂而用。这里已经列为金寨县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的大门左右分别竖立醒目的“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匾牌。“我从数以万件的大别山民俗藏品中精选各种类型的、能够代表我们地方特色农耕文化的物件,设计布局,4月24日开馆,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多月,我已深深爱上这座古民居。我艰辛地收藏农耕民俗30年,个中滋味无法表述,而今我的藏品走进古民居有了最好的归宿!这是我的缘宿和情宿!”馆长漆威动情地说。

  随着漆威走进古民居,犹如穿越时空,重现历史,走到现在。

  进入大门,就是中厅、下廊,展示出三大区域。首先是“红色的土地”:峥嵘岁月、英烈辈出。革命战争年代,汪氏子孙把报效国家融入到听党话跟党走的家国情怀中,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可查的烈士:土地革命时期10人、抗战时期5人、抗美援朝时期6人,还有众多淹没在战争硝烟里埋骨他乡的无名英烈。红色,是今天汪氏家风中最亮的颜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就是最好的传承。其次是“厚重的文化”:介绍了汪家祖宅地理坐标、始建年代,以及符合中国传统选址、房屋建造等内容。第三是介绍汪氏源流的图文。令旅行者迷恋、大发感慨的是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表述的就是人们对乡土田园的眷恋。展览馆共有大小房屋15间,有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实物,衣饰服装鞋帽,酒文化、茶文化,传统厨房还原,火堂及灯文化,古建筑构件,交通工具,粮食加工器具,计量器具,清民闺房复原,以及文革时期的生活实物和时光照相馆等。“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我愿意一直把这样的事儿做下去。”

  时光影院是中心休息区域,摆放着木条椅、圆石桌,并放映历史及经典影视:《洪学智》《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时光影院左边一间让人耳目一新,老屋涌动新潮:5G电商!这儿是展示和销售金寨土特产的直播间。高山泡菜、石斛仙草、先徽挂面、六安瓜片、手工茶、深山银耳、金丝皇菊、葛根粉、干笋丝、红豆腐及竹编工艺品,金寨长寿之乡的物产应有尽有。这可以带动地方特产经济发展、助力百姓脱贫致富的活儿是由漆威的小儿子运作的,电子商务村级示范点,“他把周边农户的产品销售出去,还搞起了景观植物、果树等代养,哈哈哈。”漆钰小伙子不仅协助父亲对民居、馆藏日常维护,而且擅长“外延”推介,“传承,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这也可以说是后继有人吧。”

  中门门厅的右边还静静地卧着一间书吧,虽然只有14平方米,而书却有千册。室小乾坤大,一边品茗,一边阅读,不亦乐乎!

  民宿与农耕民俗溶成一体,每间客房设计风格不同,有阁楼,有平房,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名字,闻溪、伴山、沁兰、赏桂、画竹、听松、采菊、寻梅等。漆威笑着说:“有位游客住过我们的民宿,日前他打来电话,说近日又要来,点名要住‘品茗’这个房间,因为他喜欢喝茶,他要找感觉。”

  来金寨旅游,不吃“大别山吊锅”等于没来。“我这里民宿没有大厨,只有大别山深处的野菜菌菇竹笋、自家种植的农家菜、自家养殖的鸡鸭猪牛羊,烧的是农户家常饭菜,保证原汁原味。”漆威介绍说,有的游客来住宿,不仅要吃吊锅,还要看“厨师”如何做吊锅,看食材。“大厨”就以“八铺八盖”的高规格做给他们看,一层层加上菜肴,从下至上分别是:野竹笋、炸豆腐、黑毛猪肉和排骨、大别山黄牛肉、土鸡、糯米面芝麻饼、红芋粉肉糕、鸡蛋皮等,也可以加上馓子、千张、香菇、粉丝、小青菜,再加上猪肉骨头汤、高汤,撒上青红椒和葱蒜,锅底木炭将吊锅烧开,香气四溢,垂涎欲滴啦!我们高兴地坐在民居古屋小食堂,吃上了美味的吊锅,听着漆威娓娓道来他那酸甜苦辣的收藏故事,掩饰不住”归属“大湾的幸福感。“感谢各级政府对大别山民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不仅投入资金妥善安置原居民、重新修缮古民居、请专业团队设计布展,而且每年批付10万元作为维护管理费。现在,我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在大湾,晨看日出,晚看红霞,在古民居中看历史、给游客馆中说故事,晴天看蓝天白云从天井上空飘过,雨天休闲看书听雨思乡愁,晚间阁楼上听窗外纺织娘和蛐蛐唱情歌。情宿大湾,数百年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变迁有说不完的传奇和故事哦!”苦苦搜寻和守护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30年的漆威,终于露出难得的微笑。(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缓 陈力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