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十年将成啥样
《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2025年即将到来,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也为自己许下了新年愿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12月19日,《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合肥的第五版总规,也是合肥首部国土空间规划。在未来的10年里,合肥将向超大城市“冲刺”,实现千万人口的美好愿景。
3个城市性质3个核心功能定位
合肥居皖之中,背靠长三角腹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部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明确了合肥的3个城市性质和3个核心功能定位。
其中,3个城市性质为: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3个核心功能定位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到2035年,合肥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建成创新引领、城湖共生的示范城市和宜居韧性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还支撑合肥-南京都市圈双圈协同联动,共建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强化生态廊道与绿心协同保护,共同开展淮河、洪泽湖、女山湖等跨界生态空间协同治理,强化综合交通互联、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城乡融合共进,推进区域空间协同目标共达。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储昭海表示,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推进合六、合淮(南)同城化
在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规划》指出,将加强合肥都市圈区域协同,推进合肥长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提升合肥国际服务功能。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推进合六、合淮(南)同城化和1小时通勤圈建设,引导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协作格局。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肥将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支持重大交通设施协同建设,支撑全面打造链接全球、畅通全国、辐射全省更具竞争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陆路上,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航运上,推进港口与内河航道协调发展,支持江河联运、干支联运,建设一体化港口群。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合肥将坚持城乡一盘棋,强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镇和村庄布局,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共享,支撑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发儒介绍,《规划》支撑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助力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合力培育“长三角科创圈”。
新“翡翠项链”呼之欲出
《规划》为环巢湖地区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乡村田园美丽画卷——强化陂塘圩田水文化特色,注重保护与修复入湖河流水网肌理和特色陂塘圩田景观,延续依水而建、临水而居的水乡聚落型传统镇村风貌。丘陵地区以紫蓬山山脉、浮槎山山脉为核心,保护丘陵圩畈的农业生产与田园景观特色。江淮分水岭地区保护岗冲相间、水库河流交织的农林景观,展现江淮韵味、岭上特色。
合肥还将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点打造一条新“翡翠项链”。这条项链将串联起城市的主要中心,并融入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沿途串起科技场所中闪耀的智慧之光、文化古迹里沉淀的岁月故事等。合肥将统筹构建由骆岗核心区、4个一级中心、12个二级中心和多个三级、四级中心组成的“1412”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