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个月修缮 李鸿章故居惊艳亮相
此次增加了家族相册等文物 后续将举办李鸿章书法展
饰朽木,补裂缝,整新容,自7月15日闭馆起,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位于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在进行一项“美容手术”。9月15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以全新的面貌再度亮相公众视野,在人声鼎沸中,与市民和外地游客共赏晚清风貌。
建筑“整妆邀客”,“修旧如旧”引人赞叹
时隔两个月,当记者再度踏进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门里的风景却让人感到“有些陌生”。曾经部分裂缝偶生、暗淡破败的木柱与门窗,此刻却呈现出明亮的深红色,映得每一处厅堂熠熠生辉,在窗外阳光的照耀下更显风采。颜色亮了,来访的市民与游客的眼睛也亮了。
“这次,真的很不一样,”来合肥工作半年的陈坚告诉记者,此前他曾来访参观过。修缮后的景象,也没有令他失望,“建筑面貌焕然一新,内部的构造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这就是‘修旧如旧’的魅力。”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馆长吴胜说,在对建筑进行修补的过程中,施工队完全按照“三原原则”来进行,“原工艺,原材料,原程序。”不动筋骨,只换新衣,这是对古建进行修补的本质与旨归,“要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并呈现历史的文化与风貌。”
在整个修缮过程中,施工队们更注重“刷新”,而非“重整”。修补面积不再如往常修缮般,局限于某一两块区域,而是对整个建筑进行全部翻新。吴胜告诉记者,这是开馆25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油漆维护养护工程,“工程量和成本都是最大的一次。”
对古建保护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开馆之后仍未停下,记者了解到,在后续过程中,为了确保使用的油漆和维修的地带都达到预期的标准,古建保护的相关专家将会对李鸿章故居进行验收及审核,确保其能“安心开门”。
翻新后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不断对外释放“引力波”众多市民与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馆内安保部副主任何保清喜闻乐见的事情,“中秋假期的时候,每天有3000多人参观,平日里也会有1000多人来参观。”
高建筑成修缮“难点”,书法展览“延期举办”
早在1998年和2006年,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就曾进行过修缮,但彼时的工程,均以小区域为主。而其它区域由于20多年的风雨侵蚀,早已呈现出粉化、龟裂的问题,因此今年7月起,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才集中进行了整栋建筑的全范围修缮。
此次修缮初时,项目负责人吴其勇就曾表示,之所以集中在夏秋季节进行修缮,源于非多雨环境可以避免木材被过多地腐蚀,以及加速油漆的风干。
此次施工队伍由十多人组成,分别进行补齐木柱裂缝、去除腐朽木头并重新填充、用油漆粉刷木饰面等工作,具体工序有十几道。安保部副主任何保清告诉记者,在这一过程中,最难的修缮区域为福寿堂,这个空间大、楼宇高、木头交合处小巧的地方,让施工难度上升了一个等级。
“首先是修补要耗费的时间特别长,其次是特别难,很多腐朽的木柱隐藏在狭小的角落,砍凿起来特别费力。”何保清介绍,福寿堂是故居中极具晚清特色的一处空间,雕饰精美,常常是游客们打卡拍照的“网红地”,“这也是江淮地区最大,也是极具富家豪宅特色的一块地方。”
本次开放的展馆包括李鸿章生平展、淮军与近代国防展、招商局展。其中,李鸿章生平展增加了《马关条约谈判相册》、李鸿章家族成员相册等文物,在进一步丰富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场景和视频短片等辅助展品,展现李鸿章传奇的一生,让游客在此感受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按之前的计划,重新开馆迎客之时,也是李鸿章书法展同步展出之时。但何保清表示,由于内容审核流程,原定的推出时间做了延后,后续安排待定,希望届时大家可以来馆游览,“在全新的馆内感受历史的底蕴与文化,还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