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齐共建 以工代赈显成效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6.9亿元,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山区、皖北地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140个,为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以工代赈成为了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幸亏提前清了河道,修了护磅,不然这场几十年都没有过的大暴雨,肯定要把整个村给淹了。”在歙县北岸镇白杨村以工代赈项目现场,村民们纷纷谈论着。
白杨村四面环山,河流穿村而过,早在20世纪60年代,村里就在河道两岸人工建设了防洪护磅。由于当时设计防洪能力级别较低,加之常年受河流冲击,沿线护磅多处出现缺口,遇到雨季,沿河村民存在安全隐患。虽然该村组建了防洪应急队伍,但是村民的“急难愁盼”始终牵动着当地政府的心。2023年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支持,该村终于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
该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
北岸镇白杨村河道整治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列入2023年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总投资480万元,主要用于1200米的白杨河两岸护磅修缮重建、河道清淤、生产便道铺设等。项目实施前,白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负责该项目建设的所有事项,并深入解读“以工代赈”政策,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施工,千方百计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优先保证脱贫户就业增收。同时,镇政府将劳务报酬发放作为项目监管重点,充分做好劳务报酬发放前的审核公示。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转账、电话查询等方式,对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进行一对一核实。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工90%,共计用工110余人,受益群众36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超140万元,占总项目资金的30%。
在歙县“6.20”洪灾中,白杨村沿河近千亩农田农作物得到很好保护,沿河52间房屋也未被冲毁一间,5个自然村得到有效防护,都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使得白杨村总体受灾范围得到有效控制,村民生命财产得到强有力保障,擦亮了村民幸福底色,提高了村民获得感安全感。
项目建成后,歙县“6.20”洪灾过境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工代赈具有贴近三农、贴近基层、直接服务困难群众的先天优势,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能彰显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最能发挥基层组织的责任和担当,最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推动以工代赈成为集基建投资、就业促进、收入分配、区域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