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南涝北旱,我们能做什么?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6-25 08:58:39 【字体:

  极端天气又来了,这次又是南涝北旱。

  这边,山东河南等地高温干旱,大地开裂;那边,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阴雨连绵,几乎就没停过,桂林甚至遭遇195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再看安徽,皖北地区旱情蔓延,多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少九成以上;黄山、宣城等皖南地区暴雨如注,黄山全境“红色预警”。

  担忧的,不仅是黄山洪灾对人们暑期旅游安排的冲击、北方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多的是,人们发觉,极端天气似乎越来越频繁了,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大了。

  是不是“厄尔尼诺”的责任?它对中国的气候影响的确是南涝北旱,不过国际气象组织已宣布,厄尔尼诺现象于今年5月结束。

  人们还认为极端天气的底层逻辑在于全球变暖。极地升温后,寒带与热带的温差变小了,致使全球气候“乱”了起来,比如今年阿联酋迪拜这些沙漠地区都发起了洪水。

  人们的感受越来越明显,极端天气是越来越多了。那么面对不可控的自然现象,我们能做什么?

  从短期看,学会应对和“接招”。

  怎么“接招”?首先,针对不同极端天气的危害来筑牢“防护网”。

  比如,洪涝灾害最主要是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快速地监测预警、科学地应对决策、有效地巡查防守、及时地转移群众,确保“人跑在洪水的前面”。

  其次,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大中型水库、行蓄洪区等骨干工程防洪减灾效益。

  对于高温和旱灾,就要解决“水”的问题,利用现代水利工程,做好“蓄、引、提、调”四篇文章。针对安徽当前南涝北旱的现状,要运用引江济淮等水利工程实施跨流域调水。

  对水源不足的地方,要分阶段算好“水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等原则合理进行水量分配,逐片域、逐工程分别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

  另一方面,人们可能会忽视的是,极端高温也会出人命。因此,要全力确保迎峰度夏的能源供应,发挥好电煤的“发电压舱石”作用,全力确保生产生活有序用电。

  我国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已从原来的灾后救助为主转变为灾前预防为主。应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和预警的重要性,提高其准确度,同时也要增强预警发布部门和接收部门之间联动,提升全社会的应对能力。

  从长期看,学会斗争与适应。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如果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毫无节制地掠取、支配自然,不但会破坏自然,而且会导致自然界以自然灾害的形式向人类“报复”。

  我们要认清的现实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极端天气或成为常态。

  一些人开始主动学习防御自然灾害的知识、做好应急准备,一些企业有意识地将自然灾害、天气事件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一些地方城市持续进行防灾减灾能力的升级。

  我们应正视现实,自我反思,提高自然灾害抗御能力,并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王弘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