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之日,长三角“种”下了什么?
才饮长沙水,又食温州蛤。
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同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6月5日至6日,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沪苏浙皖进一步谋深谋实更多合作事项。
从橘子洲头到东瓯胜地,从湘江之畔到东海之滨,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发展精彩纷呈。
滚滚长江,自安徽开始进入下游,奔腾向海,把中部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员,又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成员,安徽处在国家战略叠加的枢纽地带,既是长三角辐射中部的支点,又是中部对接长三角的重要通道。
安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的位势,在加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肩负重要职责,可以也理应展现更大作为。
从长三角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4.4%。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安徽近年来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搭上一体化的“快车”,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经济总量在过去十年间连跨了三个万亿级台阶,从1.9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7万亿元;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跻身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
忙碌的合肥派河港码头 范柏文/图
起势发展的安徽,不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随着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长三角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好发挥。
从中部地区看,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中部以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空间格局和广阔的市场腹地,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中部的责任,更是中部的机遇。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需要充分借力长三角。
中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安徽在链接中部和长三角中的作用,加强两个区域间的制度衔接、政策协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对接。安徽应进一步发挥好这一链接作用,与中部兄弟省一道,推动中部更好地携手长三角,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
推动中部地区与长三角深化合作、互动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建立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内在关联。
这需要政府推动、政府引导,但最本质的还在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来推动。
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下线 张端/图
近3年,安徽对标沪苏浙,陆续推出8批次825项改革举措,也常态化选派干部到沪苏浙园区、企业跟班学习,推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向他们靠拢。全省上下尤其是各级干部的市场意识、开放思维、专业能力大大提升。
这样的做法应该持续深入下去。
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有形之物”“硬件”上对接沪苏浙固然重要,而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无形之物”“软件”上等高对接先发地区,影响更为深远。
近年来,安徽积极搭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资源互动平台,通过推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商协会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对接,让资源要素在安徽实现优化配置、碰撞连接,产生乘数效应,“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先行先试成效正不断显现。
此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放在靠民营经济“起家”“立身”的温州,大有深意。尊重市场、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理解、成全企业的创新创意创造,是其中应有之义。
推动政府有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终是体现在市场有效上。
6月5日,芒种节气,这为当日开幕的座谈会又增添了一层含义:
在这个又收又种的时节,三省一市“忙”而有序,共商大计,必将“种”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种子。
这颗“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收获,必将亲历并见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长三角和中部地区铸就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峥嵘岁月!
撰稿:吴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