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用活每一寸土地!安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5-24 09:17:05 【字体: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安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是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土地效益如何评价?低效用地怎么盘活?安徽聚焦制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在“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工业项目“一码管地”、涉法涉诉土地处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控增量 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处处“丰”景如画。

  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和粮食净调出大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至关重要。

  “改扩建的时候,在满足行车条件的情况下,我们把大桥、特大桥桥梁断面缩小了0.5米,减少占用耕地6.04亩。”芜宣高速改扩建设计代表宋福华说,由于交通工程是一个线性工程,虽然宽度仅仅是0.5米,但整体对于节约土地方面十分可观。

摄影 李轶晗

  据了解,G50沪渝高速、G5011芜合高速宣城至芜湖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全长约50公里。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通过优化路基要素功能、优化关键节点拼宽方案等措施,减少工程对于耕地的影响。

  该工程严格落实全过程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相关部门及专家多次论证,在满足功能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同时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等方式提升节地效果,最终在报批阶段仅占用耕地414亩,较预审阶段少占耕地1069亩,少占永久基本农田558亩。

  近年来,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此次综合改革试点围绕耕地保护“国之大者”,聚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夯实“千亿斤江淮粮仓”根基。

  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面积超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挖存量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合肥知名“网红打卡地”有哪些?合柴1972文创园是其中之一。

  印刻着时光记忆的建筑、独具艺术气息的雕塑、诉说历史的老物件……走进合柴文创园,仿佛看见了一座城市过去与现在、工业与艺术的碰撞融合。而这里,曾是合肥柴油机厂旧址。

  “我们把原来的老厂房留下来做文化设施,原来这片区域缺学校、幼儿园、邻里中心,通过我们4年的建设,把整个区域老厂房活化,学校全部建成,邻里中心也对外开放了,整个周边的一些民生短板得到了有效补充。”园区运营相关负责人汪青文说。

  据了解,园区在保护利用老厂房等原有建筑基础上,按照文化设施、商业、居住、教育等用途重新规划设计,通过优化单元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土地等要素资源,实现“腾笼换鸟”,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

  “目前我们合柴1972是一个国家级的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园,全年客流量大约300万人次。”汪青文说,目前园区入驻了137家文化创意企业,2023年营收3.5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

  在马鞍山市,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的探索同样突出。

  雨山区宝武特冶项目原为马钢集团和十七冶集团用地,但随着钢铁行业不断发展变化,该片区产能进行转移,同时由于建设时期较早,规划不合理、布局散乱、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显现,工业综合容积率不足0.5,亩均税收近乎为零。

  “我们通过用地置换保障项目供地,通过实施低效用地置换、征收的方式,分别对十七冶集团45亩和马钢公司122亩低效用地予以收回,清空旧厂房,腾笼换鸟作为宝武特冶项目用地予以供应。”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雨山分局局长徐海飞说,同时通过政府高效服务让项目得以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目前地块容积率提高到了1.5。

  做优量 产业园区用地新模式

  “我们园区一期2020年投用以来,产值和税收在稳步增长,到2023年我们的亩均产值达到了7141万元,亩均税收208万元,比如A1楼米均税收达到2800元。”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说。

  据了解,中安创谷科技园位于安徽“科大硅谷”核心区,园区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信息和科技金融五大核心产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等服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载体。

  中安创谷如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王芳认为这离不开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我们充分用活用好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实现了土地功能上的复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一码管地’‘一码关联’这种智慧管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园区秉承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科学核定四至范围,优化边界,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中建设服务配套设施,推动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发展。目前,科技园一期和二期目前已入驻企业749家,其中有32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598家科技创新企业。

  安徽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土地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产业园区和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2023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郜红建表示,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接下来,将加强改革试点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在土地效益评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程包保服务和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节约集约用地、产业项目用地“一件事”等方面打造“安徽特色”,提供“安徽模式”和“安徽方案”。(记者 吕文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