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财经>财经新闻>详细内容

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
——2018经济工作关键词解读③

编辑:毛远菲 来源:市招商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1-22 09:20:32 【字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加快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形成由点到面的省域创新网络体系。怎样全力推进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聚力原始创新,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前不久,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担的ITER计划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馈线(FEED-ER)采购包PF4过渡馈线成功研制并顺利交付。实施ITER计划是人类发展聚变能的必要一步,承担采购包对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意义重大,通过参加ITER装置的建造和运行,可以全面掌握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和技术成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即将建设的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提供设计及建设经验,进而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推进我国核聚变能源的研究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围绕原始创新,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今年在高水平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我省将争取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尽快开工建设,协调推进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研究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管理办法、调度办法,建立重点项目库。举办首届国际‘科学中心创新论坛’,建立重大成果发布机制。 ”省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墨子号”、量子通信“京沪干线”、量子计算机、世界最薄触控玻璃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相继涌现,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95%,创新已经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合肥滨湖科学城是我省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创新主平台之一。围绕技术创新,我省积极谋划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推动形成尖端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国重要教育科研区。 “围绕打造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加快编制滨湖科学城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推进‘大基因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等高端基础平台建设。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围绕产业创新,打造引领带动转型升级动力源

  科技创新活动最终要体现为产业发展成果、经济发展成果。 2017年,我省创新融合步伐加快,成立智能制造、大数据、磁性材料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户、企业技术中心158户,49项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3家企业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11个项目获批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专项、居全国第4位,9个项目入选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居全国第2位,4个项目入围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居全国第2位。成功举办安徽省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5家企业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努力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说,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而且体现在对创新活动的承载作用、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以及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长效驱动作用上。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市场空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产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合芜蚌正发挥产业、科教、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引领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配合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也是我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将按照‘三城三区多园’的空间架构,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培育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今年我省将优化协同创新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按照‘一行业一中心’的方式,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省技术创新示范标杆企业40户,创建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将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组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建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双创”平台和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打造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100个以上工业示范App。

  瞄准制度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

  1月10日和11日,省外国专家局分别向俄罗斯籍专家达尼拉教授和亚美尼亚籍专家马尔季罗斯博士签发首批《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标志着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在我省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我省今年开始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外国专家凭《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可向驻外使领馆申请有效期5年至10年、多次入境、每次停留180天的人才签证,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将获得有效期相同、多次入境的相应种类签证。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制度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关键是人才。我省出台的《创新编制管理建立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形成需求引领、基数不变、存量整合、动态供给的编制管理新模式。“在不增加全省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我省盘活放大存量编制效应,在全国首创了‘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编制周转池制度,为盘活编制存量、保障高校人才引进提供了制度性方案。”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省已实现了编制周转池制度省属本科高校全覆盖,目前这项创新举措已经向全国推广。 “2017年,我省在深入开展系统推进全面改革试验方面,累计完成改革任务50项,5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首批推广经验,其中2项为我省首创。 ”省发改委创新处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持续落实“全创改”实施方案,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引导支持合芜蚌三市和中央驻皖高校院所等相关试点单位抓好试点工作,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积极争取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展期。同时,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安徽分会场、“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组建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开展军地需求对接会、军民融合创新大赛等活动,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