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六安开发区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盛夏的六安开发区,跃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处处是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的火热场面,以创新实干、埋头苦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在这里激情唱响……
今年以来,六安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总要求,紧扣全市“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坚持“三融合三为主”方向,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持续实施经济发展“1234”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2312”工程,着力抓经济稳增长、招项目扩投资、兴产业促转型,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前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聚力“双招双引”,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
优化产业布局。完成开发区产业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确定主导产业类型、产业分区、用地布局,规划“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个新兴产业拓展集聚区、“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健康、生产性服务业”3个产业更新组团区和1个重大项目预留区,构建形成“3+3+1”产业空间格局,助推园区可持续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聚焦“3+3+1”产业布局,成立5大主导产业链招商专班,进一步完善情报捕捉、拜访考察、沟通洽谈、决策签约等招商机制流程,不断强化产业链延长补短。1-6月份,共获取重大产业链线索106条,拟投资金额343.8亿元;实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111.6亿元,其中:5-10亿元项目8个,10-30亿元项目2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开工率达78.9%。
发力新兴产业。立足新打造的2平方公里六安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主动东向“链”接、“融长入圈”,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产业园产业契合度达87.5%,集群规模效应日益凸显。上半年,多利新能源、立中新材料、雄邦压铸、昆山达亚等项目快速建设,部分有望下半年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11.5亿元的吉文赛赫六安智能电动汽车配套等项目先后入区。
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培大育强加速突破
持续培育扩容。大力实施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建立拟纳规企业、科技企业、高企梯度培育机制,实现应纳尽纳、应报尽报。上半年,区内新增“四上”企业46家;新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家,拟申报18家。加快推进上市“雁阵计划”,上半年新增注册挂牌企业22家,巨鼎高分子、墙煌彩铝完成股份制改造。
技改升级提质。持续实施“老树育新干”工程,推动现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45个。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六安永达、永成电子成功入围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川江环保成功申报2023年第一批安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荐索伊电器、辰宇科技、中擎电机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美佳印务、荣冠管业等12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月份,区内企业共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0.2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8.2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深度融合增效。深入抓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上半年,组织区内121家企业注册羚羊平台,重点推动明都线缆、华润怡宝、星瑞齿轮等企业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中财管道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墙煌彩铝、索伊电器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活力。
深化“一改两为”,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为企服务。树牢“以企为本、服务至上”理念,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联万企”、金融服务“五进”、市场主体诉求全面收集办理集中攻坚等行动,全面摸清企业底数、要素需求和发展难题,先后办结企业发展中的问题417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近4000人、融资需求16.62亿元。
创新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务职能剥离划转,确保集中精力抓经济。继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行“互联网+”赋能企业开办服务、“免申即享”、“证前指导”、“一屏注销”、“证照联办联销”、“交地即发证”等创新举措,加快点菜式便企服务落地,市场主体办事成本持续下降。
加快挖潜增效。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11条措施,全面推行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差别化整治,逐步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制约。上半年,成功盘活华兴铝业等企业铸造产能近30万吨,助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项目加速落地;引入精密模具、万朗智能小家电等新项目嫁接盘活9宗约535.3亩低效土地,新增投资24.5亿元、年产值35亿元。
下半年,六安开发区将继续紧扣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对标对表、靶向发力,着力推动招商攻坚再突破、产业培育再优化、创新驱动再加快、为企服务再发力,实现重大项目落户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周敏 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