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助脱贫 巧借优势奔致富
——我市脱贫攻坚推进产业发展侧记
近年来,我市紧扣稳定脱贫大力发展产业,通过精准有效帮扶,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互联网+脱贫、光伏+脱贫、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扶贫驿站+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致力在南部深山区推广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西山药库”;在中南部浅山区推广特色茶产业,打造“六安茶谷”;在中部江淮分水岭地区推广特色经果林,打造“江淮果岭”;在北部沿淮沿淠地区推广蔬菜种植和水鲜养殖,初步形成产业扶贫“四大板块”。
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全市贫困村与8308个经营主体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带动关系,带动13.2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2017年支持带动主体资金累计达6.49亿元。2017年累计在442个贫困村和18.55万户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28.07万个,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累计7.02亿元。
发展光伏扶贫。为进一步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步伐,全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2017年建成并网村级光伏电站148个、户用光伏电站35404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建设任务。目前累计建设村级光伏电站692个、户用光伏电站58244个,同时计划在234个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采取户户联建方式建设光伏电站。探索绿色减贫新路,创新环境保护增收型、资源利用增产型、绿色产业增效型、生态人居增质型等模式,走出一条大小产业相联、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叠加的稳定脱贫路子。
发展旅游扶贫。全力推进6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740万元,建成游客服务中心29个、旅游停车场56个、旅游公厕84个、旅游点62个、农家乐178个。六安茶谷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带动沿线15万多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发展电商扶贫。2017年8月,市直13家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的工作意见》,指导推动全市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全市共有442个贫困村设立电商服务站点,实现了贫困村乡村网点全覆盖。全市近万名贫困户接受电商培训,独立开设网店、微店的贫困户超600家,电商领域从业的贫困人口约8000名,通过电商共为约10万个贫困户提供代买、代卖、培训等服务,近2000个贫困户通过电商实现脱贫。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三变”改革,大胆探索“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今年我市将全面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旅游、互联网等脱贫模式,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新建一批就业扶贫驿站,推动更多的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实现脱贫致富。”市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