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救急难”工作机制
本网讯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线、救急难功能作用,我市民政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创新“救急难”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救急难救助4674人次,支出资金865.32万元。
为了让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及时得到救助,我市采取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的方式,坚持“放事、放权、不放监管”的原则,简化相关申请流程,及时解决群众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提高救助时效性,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全面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等群众性互助组织,通过政府投入、集体经济、社会捐赠等方式,探索形成“主动发现、社会参与、及时救助、综合施策”的救助合力。目前,全市1811个村(社区)中有1171个成立了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安排财政资金1998万元,募捐社会资金1746.79万元。
此外,我市规范使用资金,采取按需循环拨付方式,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用于乡镇(街道)紧急情况下实施救助。不断规范互助社资金的筹集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优化“救急难”工作流程,充分赋予村级自主权,提高救助效率。(陈奥林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