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 升级“加速跑”
——我市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居全省第3位。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8%,较全省平均降幅低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技改投资增长11.9%,居全省第2位。
2021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居全省第3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3%,居全省第6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1.4%,居全省第6位。
东风劲吹处,满目气象新。这些骄人的发展成果和速度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地全方位推进绿色振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连续4个月居全省第4位。
看,这是东向前行的如虹气势;听,改革发展脚步铿锵有力。如今,各路资本,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入,在5G等新基建领域大展拳脚。2021年5月,5G正式商用一年半之际。六安,不经意间发生着喜人的嬗变:5G基站建设、5G工业项目、5G+工业互联网示范整体走在全省前列。
4月15日上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全市首张车用氢气气瓶充装许可证,这也是安徽省首张许可证,标志着六安市交通出行进入氢能源时代。氢,这个世界上很轻的一种物质,如今却是我市最为看重的产业之一。
2020年9月份,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六安市“闻风而动”,联合省内合肥等地市申报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围绕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在全省率先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出台第一个专项支持政策,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建成全省第一个燃料电池工厂、第一座加氢站、第一条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全国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万套级电堆生产线。
为大力发展新的经济业态,我市积极推动200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扎实推进5G发展三项清单。近一年来,累计建设5G基站2585个,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30个,瀚海新材料5G+数字工厂项目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加快“设计赋能”,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创新化、绿色化改造。近一年来,我市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1个、首批次新材料1个、首版次软件1个、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6个、绿色工厂6个,推广机器换人938台。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是想围绕产品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结合5G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智能制造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徽阳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兴激动地说,今年上半年,他们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上海和杭州新建立研发中心,提升企业产品的科研水平,上半年产值总体向好,达到了2.8亿元。
“逆袭”,新经济赢在起跑线上。安徽索伊集团率先在餐饮行业按照“一产对接、二产智能、三产运营、品牌输出”的思路,整合农产品种植养殖、菜品加工保鲜、智能设备制造,构建“以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为基础,以智能烹饪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制造基地为依托,以智能化餐饮和餐余垃圾处理器为终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智慧餐饮革命服务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从“种子”到“杯子”,从“农户”到“家庭”,从“家庭”到“田间”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扬帆逐浪,全方位深度融入,并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市大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积树造林”工程,今年上半年,签约库项目269个,其中新签约175个;落地建设项目341个,其中新开工171个;投产库项目136个,其中65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实施规模工业企业“老树育新干”工程,上半年30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76个、总投资497.4亿元。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工作,编制高端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上半年新签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80.8亿元。(陈麒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