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财经>财经新闻>详细内容

小村企撬动乡村“大振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0-27 08:51:11 【字体:

  金秋十月,走进舒城县百神庙镇舒楼村,一条条柏油路蜿蜒穿村,村主干道两旁高低相间的红叶石楠、香樟树迎风招展,错落有致的房屋庭院整洁干净。远远望去,风吹稻浪,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好一幅美丽村景图。

  舒楼村地处百神庙镇的中心,全村有24个村民组、756户、2692人,耕地面积3593亩。2015年,舒楼中心村被确定为该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开始着手进行村庄规划治理,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主要建设内容有村级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中心村停车场,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落亮化。

  村容村貌的改变带来的是生态宜居的环境。不过,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提高收入才是硬道理。作为一个靠种养殖传统产业为主的农村,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呢?近几年来,舒楼村在主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发展乡村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了鑫永味食品、先和服饰、学忠包装袋厂等6家企业,带动该村300多人就业,帮助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加工点承载“脱贫梦”

  成立于2014年10月的先和服饰是一家集定制生产职业装、工作服、校服等各类内销和出口服饰的服装公司,该公司在舒城共有两个加工点,在舒楼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其中一个加工点落户该村,带动了该村及周边村2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

  舒楼村湾庄村民组低保户邓宏霞是肢体三级残疾,家中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丈夫在家门口打零工。今年9月份学校开学后,两个孩子相继进入学校读书,大的在高中就读,小的刚上幼儿园,每天需要接送。听说家门口的服装厂正在招工,邓宏霞就来服装厂上班。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公司负责人给了她“特权”,每天上午8时上班,下午4时下班,若是家里有其他紧急事情,也可以随时请假。

  “这里离家近,我骑电动车10几分钟就到了,最主要的是上班时间比较自由,能接送孩子,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好的话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邓宏霞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脱了贫,但是仍要好好干,把两个孩子培养好。

  今年48岁的陈贵银是官塘村沈大庄村民组村民,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3口人,丈夫生病,不能干重活,孩子在读大学,去年10月份,在村干部的介绍下,来到服装厂上班。

  “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中午休息1个小时,可以回家吃午饭也可以在这里吃,厂里有食堂,两菜一汤。”陈贵银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工资均在2000元以上,既能照顾家,又能有一份稳定收入,就盼望着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找个好工作。

  特色小吃香飘“万里”

  在舒楼村村部对面的几栋白色厂房里,时不时传出淡淡米香,寻着香味,记者来到安徽鑫永味食品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负责人韦传生介绍,公司始建于2016年,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是一家集速冻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坚持传承地方味道,打造家乡品牌作为目标,目前生产经营三河米饺、春卷、手工糍粑、糍糕、糯米圆子、蒿子粑粑等一大批具有农家特色的手工食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与当地农户签订订单式采购合同,确保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于当地原生态优质农产品,这样经过加工的产品风味独特、满口生香,令人回味无穷,各类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周边各大商超、酒店、学校、工厂食堂等,而且通过电商平台远销上海、江苏等地,目前还与国内多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店达成了长期合作供应关系。公司营业额已经突破了500万元。”韦传生介绍说,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更多的本地农户就业增收,并且公司在招工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目前公司的固定工人常年在40人以上。

  在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十名工人分散在各个操作间,将食材打粉、上屉、蒸煮,水气氤氲、米香扑鼻。几名负责包米饺的工人,将擀好的饺子皮包馅、装盘,动作娴熟。

  在春卷生产车间的钟玉菊是舒楼村莲塘村民组的贫困户,因丈夫生病,家中缺少劳动力致贫,家里的几亩田地流转给了大户,她本人就在这里打工。“之前都在外面打工,听说家里建起了米制品的生产厂,生产的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基本不用培训就能上手。我就来这里工作了,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钟玉菊告诉记者。

  “小村企”撬动“大振兴”。2015年,舒楼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7920元,截至2019年,该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15470元,明显高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钟读文介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5年时仅有2万元,而今年预计将突破20万元。(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储著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