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政策生根 农业产业结果
——我市大力促进政策落地助农企发展
9月中旬,我市深入全市361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向企业宣传国家和省、市、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活相关产业、财税、金融、土地、项目等优惠政策,确保惠企政策“应晓尽晓,应享尽享”,促进政策落地见效,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服务“走心”,添了“信心”
得到了银行的2000万元贷款,金寨县安徽合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潘国霞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当前正值板栗上市,因受今年疫情等影响,栗农销售难,小商小贩却趁机压价。正当潘国霞准备收购板栗时,资金周转困难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我市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纾困解难助发展”专项活动中,了解到该企业资金紧缺,金寨县召集农业、林业、国元基金负责人为合益公司协调贷款,当天下午2000万元无抵押贷款打进企业账户,并要求企业板栗收购价不得低于6元/斤,确保栗农利益。潘国霞感慨:“就是正常从银行贷款最快也要一个星期,你们上午研究,下午2000万元就打进账户,政府办事效率太高了,我们企业一定好好发展,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据了解,此次专项活动8个工作小组紧紧围绕“促政策落地、促问题解决”开展服务工作,以切实行动助推全市农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活动中严格按照“四个一”要求细化落实。出台印发《进一步干部包保联系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具体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要求确定了每个负责人包保1个县区;每个企业有1名干部联系对接;每个问题有1人负责协调落实;每个月开展1次常态化走访的工作机制。
精准有效,对症“下药”
为企业服务,贵在“精准有效”。“一企一策”,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环节、各方面问题“对症下药”迅速打通“堵点”。工作组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安徽欣徽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停开税务发票导致停产,“公司的收购只能通过经纪人到农户进行收购。”企业负责人王延强表示,主要是因为本地猪源不足,必须到周边地区进行收购,而这些地区地方垄断保护很强,外地人员很难直接和农户进行交易,加上企业收购力量不足,直接与农户交易会增加很大成本,因此只能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
如果不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企业就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这样我们企业只有销项没有进项,将会增加很大税务成本,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将无法生存下去。”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由霍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召集国税局霍邱石店分局和该企业召开了政策协调会。会上决定,可在不违反管理条例的前提下,开通企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权限。前提是经纪人向企业提供养殖户信息,农副产收购发票以实际养殖户为单位开具。可以采用委托付款的方式直接付款给经纪人。瞄准难点“破题”,企业经营得到恢复。
打通堵点,助推发展
金寨县金诚竹业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主要做竹制品出口的企业,因受疫情影响,今年该企业较去年产值下降39.4%,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通过走访活动中了解到后,我市第一时间联系到金诚竹业,“专人专企”指导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出口意向,积极为企业多方联系销售渠道,“政府为我们联系了四五家销售渠道,计划今年参加好几个会展平台,目前销售已经有所起色,我相信在政府的帮扶下,一定能走出困境”,企业负责人张国忠表示。
针对疫情期间国外订单减少,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我市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利用网上广交会、企业国际营销网络和专业展会等多种平台和渠道,多手段开展国际营销,抢抓订单。
不仅如此,金寨县林竹企业较多,过去许多林竹企业都认为归口林业,与农业关系不大,在活动开展中,我市通过走访排查,摸清了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基本情况,通过进一步上门走访,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让林竹企业认识到林业也属于大农业范畴,让这些企业真正了解、享受到强农惠农政策。”
据了解,截止目前,我市已走访361家企业,收集179个问题,其中现场解决问题147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农业争资立项,争取国、省资金和项目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支持。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在财政、金融、信贷、土地、水电、用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路网、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聚焦区,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