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挂钩”带来的“变废为宝”
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18日,金秋时节,驱车行进霍邱县扈胡镇,沿途随处可见金黄的稻浪随风荡漾,整齐的乡村道路连通村、组,一个个蓄水池、一条条引水渠镶嵌在纵横交错的田野上,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
“这一片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村庄,去年我们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整土地后复垦成水田,种上了优质稻谷,现在已经全部收割完毕了。”随行的扈胡镇新六里村村委会主任赵学禄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田介绍道,“去年我们村有10个村民组实施了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共16个自然村庄43户老宅基纳入拆旧复垦,整治土地面积104亩,新增耕地面积99亩,兑付拆迁补偿款168万元。”这是霍邱县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抢抓机遇破难题
霍邱县作为外出务工大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外出务工人数的持续增多,一些乡镇部分宅基地、闲置土地等农村建设用地日渐荒废。“说家不是家,鸟兽居厅堂;说地不是地,草木齐腰深。”成了真实的写照,也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
霍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雨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霍邱县充分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老宅基地等进行复垦,“变废为宝”。所谓“增”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减”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农村低效空闲的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去。
据了解,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霍邱县从2008年开始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截至目前,已开展了39个批次县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批准总拆旧面积2.0185万亩,建新面积1.8581万亩,累计完成投资25.2385亿元,全部为货币安置,户数12496户,涉及人口3.9538万人。
拆旧复垦焕新颜
“我家原先的老宅有三四十年时间了,大概有八九亩地,自从十几年前搬到新建的规划点之后,老宅基就一直废弃在那。去年通过拆旧平整,八九亩地全部种上了水稻,五千多公斤稻谷,已经收割完毕。83000多元的房屋拆迁和附属物补偿款即将打卡到账。”南店村村民杨志福高兴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为了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增减挂钩”带来的红利,霍邱县对整治后的复垦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并利用项目资金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广场、道路、水渠等公共设施建设。
走进扈胡镇南店村,在一处小型水库渠前,记者看到了醒目的“国土资源 土地复垦”的标志。据南店村党支部书记马春乐介绍,这座水库渠名为龙头水库渠,以前是废弃的毛渠,去年利用“增减挂钩”专项资金114万元,建成了全长2.7公里的锁块渠,灌溉农田1200亩,惠及该村3个村民组。同样的在新六里村堰头村民组,利用项目资金对组内的550余米泥泞路进行硬化,建成了4米宽的“村村通”,打通了原来的“断头路”。
“项目区群众是最大受益人,既增加了耕地,老房拆迁又得到了补偿,还搬进了新居,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项目实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道路通达率和节水灌溉率,提升了耕地质量,实现了项目区内粮食增产增收。”扈胡镇党委副书记李现合说道。
据了解,作为霍邱2019年第5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扈胡镇拆旧复垦涉及新六里村、月亮岗村、南店村3个村,新增耕地面积267亩。
盘活土地效益显
那么,这些新增的土地归谁所有?土地性质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新增耕地归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配;我县挂钩节余指标大多用于民生工程、交通等划拨用地项目,少量用于出让,总体能保证收支平衡。”据冯雨介绍,自项目实施以来,霍邱县总共新增农用地面积1.6503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1.5497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0.1006万亩。而2020年总共新增农用地面积0.2808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0.2581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0.0227万亩。
“新六里村整理出来99亩耕地,80%已经流转给种田大户,种上了水稻和蔬菜,目前已经丰收完毕。”赵学禄说,政府出资金,群众得实惠。复垦后的土地重新分包给村民,由当地村民自由安排种植,如果自己不愿意种植,可以流转给种田大户,每亩每年可以拿到350至400元的补助。赵学禄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仅今年一季水稻,该村就增收6万余公斤,复垦土地增益超过15万元。
“霍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深度贫困县,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较少,加之近年来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必要支出较多,投入到‘增减挂钩’项目的资金较为紧张。”谈到项目的进展及下一步打算,冯雨告诉记者,目前,霍邱县政府正与省投集团中安振兴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落实项目资金,更好地用活用足“增减挂钩”政策,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张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