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二法宝 培养学生有效阅读
——人民路学校南校刘学艳老师赴绍兴研学感受分享(二)
进入赴绍兴研学的第三天,来自六安市王先如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听取了绍兴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莫国夫教授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课程重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阅读重构”与“课前预学”展开。
莫教授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对于阅读教材,要做到读懂、读透、读深。阅读课程重构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他说:假如所有学科是一棵棵大树,生活就是学科生长的土壤,它们的根系深深扎根在土壤里,并且抱成一团。各学科不应该形成学科本位,每门学科都高举本学科第一的话,学科之间就会形成壁垒,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从喜欢读书到有效读书,莫教授提出:所有的设计都应基于人性化考虑为前提。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初始阶段,不应该让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成为孩子们阅读的负担。在阅读初期,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凭兴趣读书,让孩子爱上读书,可以教会孩子们圈画,做备注等方法。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莫教授指出在老师在教学中要寻找高品位的书,实现阅读书籍的“营养搭配”,同时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阅读的性别取向。在教学中老师应不断地把好书推荐到孩子面前,让孩子有书可读,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了不增加课业负担,课外阅读可以引入课内。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吃透文本,追寻高效阅读,从群文阅读到一本书再到一类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逐渐学会思考,懂得感悟和总结,阅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就会真正实现!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通过大量练习来追求高成绩,但是这种成绩是不连贯的。阅读与写作相互联系,在教学中老师应想办法打开学生们阅读与写作的通道。树的成长需要土壤,写作的土壤来源于成长经历和阅读,阅读中孩子们逐渐形成文学敏感。有文学敏感力的孩子无论在哪里,往往能抓住生活的素材,让平凡的生活变得鲜活,从而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