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守好红色根脉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11 09:01:34 【字体:

f6fe460b4e534b28a652175f4b14a544.jpg

2022年6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立法调研(资料图版)

  每到春天,漫山遍野映山红昭示着六安的底色。“革命摇篮大别山,火炬燃遍鄂豫皖”。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步入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件件红色文物,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为六安留下了大量红色遗存,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传承好红色基因,是当代六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用一部“小切口”“小快灵”的地方立法为六安珍贵的红色印记“保驾护航”——2022年6月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2022年7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条例》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制定出台《条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我们对革命先烈先辈应尽的政治责任。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老区宝贵的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为加快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

  立法引领,保护工作步入法治轨道

  长期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系列具体保护措施,革命遗址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利用。但是在保护工作的实践中,仍存在产权不清、管理责任不明、管理规范欠缺、投入不够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立法层面加以解决。

  “《条例》的制定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条例》于2022年6月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2年7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共征集基层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等意见和建议300余条,先后组织召开8次立法座谈会、论证会,5次专项修改会,为保证立法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条例》共六章34条,包括总则、名录认定、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突出问题导向,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制度设计,为系统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条例》的实施,标志着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制度供给,全面守护红色根脉

  如何使革命遗址遗迹得到有效保护,使其蕴含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始终是贯穿立法中的一条主线。精准界定革命遗址遗迹是《条例》起草的重要一环,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征求意见,《条例》将革命遗址遗迹定义为:五四运动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活动有关的列入保护名录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并就其具体形式列举了五个方面内容。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名录认定是基础。《条例》明确,建立市县两级保护名录制度,授权政府制定革命遗址遗迹认定标准和名录保护办法;要求开展专项调查认定工作,建立保护名录数据库;确立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了保护责任人的权利义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推动实现革命遗址遗迹应保尽保,是《条例》的一大亮点。

  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压实各方保护责任是关键。《条例》制定过程中对责任的“统”与“分”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在“统”的方面,明确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建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明确市、县(区)政府在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纳入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加强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在“分”的方面,明确了与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文旅、退役军人事务、党史研究等部门的保护管理职责,也规定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的保护管理职责。通过压实各方责任,有助于形成“联席会议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确保革命遗址遗迹这一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能够得到精心保护。

  合理利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何让革命遗址遗迹“活”起来?合理利用是关键。“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将革命遗址遗迹充分利用起来,让其承载的革命文化、精神内核充分挖掘出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六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条例》进一步规定,市、县(区)联席会议统筹研究力量,组织开展革命史料的收集、研究、编纂工作,挖掘、展示革命文化、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新闻媒体创新传播方式,开设网上展馆、推出云展览、云直播,弘扬革命精神;各类馆藏单位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开展传承活动;各类学校和干部培训机构将革命遗址遗迹所承载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相关主管部门指导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培育红色旅游品牌,深化区域合作,促进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等。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金寨干部学院承办的全市乡科级公务员培训班中,学员们来到修缮一新的金寨县斑竹园朱氏祠红32师成立旧址,现场学唱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参观革命遗址,通过沉浸式的现场教学,学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金寨干部学院紧密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立夏节起义、汤家汇红色小镇等红色、特色现场教学点48处,编写《金寨革命史》等红色书籍10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该学院2022年被列入中组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目录。

  实施革命遗址遗迹提档升级工程、打造精品展陈创新融媒传播、开展“老区精神宣传季”“红色基因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推动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推进建立与上海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对口协作机制……一系列的保护和利用举措,正在让老区的革命遗址遗迹焕发新生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后半篇文章”,让法治之光照亮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之路。(王存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