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鹅司令”的产业梦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10-28 08:54:02 【字体:

  最近,罗春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下个月的18日,是他和两名合伙人投资建设的板鹅加工基地的预定开业吉日,他每天都要前往现场催促进度。罗春说,这个基地的投产将是他创业路上的“新跨越”,虽然这已超越了他创业初期的设想,但他坚信这会令他的创业路变得更加美好。

  10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金安区东桥镇罗老庄村,见到罗春时,他正在原村小学校舍为筹建板鹅加工基地忙碌,身材敦实、肤色略显黝黑的他脸上挂着满满的笑容。“这个基地投入了100万元,要新上冷库、风干等设备,预计年加工板鹅将达10万只以上。”虽然已退役几年了,但罗春一言一行仍带着军人的干脆利落。

  时间回到2017年底,当时的罗春刚刚28岁,是一名刚从部队退役回乡的老兵。在部队大熔炉磨练了8载,并获得优秀士兵、优秀新训班长、优秀士官等荣誉,而且荣立三等功的他,回乡后很快获得一份稳定安逸工作的机会,然而他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因为他想要走上创业路圆梦!

  回到罗老庄村后,罗春说,当时眼前的情况是:留守的以50多岁以上老人为主,年轻人多数选择进城务工。诸如“离开了土地,才能挣到钱,命运才会改变”这样的话题经常被村民挂在嘴边。“但我并不认同,我有自己的考虑,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越来越重视,而且人们的消费理念升级,对农村种养的绿色食品青睐有加,在农村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罗春说。

  经过深思熟虑,罗春把创业的项目定为皖西白鹅养殖。他说,一方面是因为家乡东桥镇养殖的皖西白鹅肉质细嫩鲜美,市场认可度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父亲养了20多年的皖西白鹅,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作支撑。出于这样的考虑,罗春拿出退役后的全部积蓄约40万元,回村流转土地建起了皖西白鹅养殖基地。

  “我父亲虽说养了20多年皖西白鹅,但每年只养300只左右,养殖规模多年来都是这样,白鹅销售范围基本不出村,所以我刚开始养殖时,就想着一定要把养殖的规模做上去。”用罗春的话说,他当时为自己设定的创业发展规划就是:今年养1000只鹅,明年要养2000只,后年就要养3000只……至于其它方面他从未考虑过。

  紧接着发生的事证明他的想法简直太“幼稚”了。罗春说,首先是养殖规模陡然增加,而销售渠道没有扩大,原来以为不愁销的白鹅也出现过积压滞销;其次是养殖方面暴露的问题,因为养殖的白鹅一下子增多了,作为“技术顾问”的父亲也难以招架,曾出现了引进的鹅苗一下子死了300多只的情况。为了减少损失,他和父亲二人曾在鹅棚里愁得整夜没合过眼。

  也正是创业路上遭遇的这些“磨难”,促使罗春开始思考修正他最初盲目的创业规划,他需要开拓视野、更新思路。罗春告诉记者,2018年,在退役士兵的“娘家”——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推荐下,他参加了“赢在江淮”创新创业大赛;2019年,又被推荐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说颠覆了我以前对创业的认知,在专家和导师的指点下,我认识到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单靠养殖不行,还要把它当成一项产业来做。”

  带着取到的发展“真经”,他从单一的白鹅养殖走向综合循环种养殖,如今,基地年出栏皖西白鹅约4000只,年产稻虾约30万斤,优质稻虾米50万斤左右。同时,他开始向白鹅加工和品牌运营方向深入,在东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协调帮助下,他申请了30万元“劝耕贷”,这让他建设板鹅加工基地有了启动资金。品牌方面,他注册了“罗家小洋”,成为自产的稻虾米产品品牌;在镇上支持下,以东桥镇皖西白鹅产业协会牵头注册了东桥镇共有的“东桥白鹅”商标。此外,通过参与创业比赛、培训,罗春还结识了很多生意上的伙伴,拓宽了销路,并且他学会了电商,通过网络不仅让自己种养的绿色产品销得更远,每年还为周边养殖户销售万余只白鹅。

  “现在我思考的不仅仅是自家养殖的鹅,还有全镇白鹅产业的发展。”罗春如今不再仅仅是“鹅司令”了,作为东桥镇皖西白鹅产业协会的秘书长,他说,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下一步等板鹅加工基地投产了,他希望能将全镇养殖的皖西白鹅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更多的农户在产业良性发展中实现“口袋增收”。(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