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26 09:58:10 【字体:

  在这个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季节,我一边积极参加战“疫”战斗,一边认真真仔细地拜读了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先生的新作《英雄山(上部):穿插》(载于《中国作家》2019年第8期)。由于是在这个特殊时期阅读的,因而没能集中时间、一鼓作气地读完,而是断断续续地、零星地读。尽管如此,每次阅读,我都有很多感受、感悟,于是,我在作品上划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做下了许许多多的标记。读过这部小说,我对人们常说的两句名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第一句是“文如其人、言由心出”;第二句是“书籍是知识的海洋”。

  很久以前,听说有一部反映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著名小说——《历史的天空》,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更不认识徐贵祥先生。后来得知作者就是六安人、从大别山走出去的新时代骄子——徐贵祥。未曾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不仅见到了徐贵祥,而且和他相处了两天。再后来,时常有点联系。短暂的相处、偶尔的联系,使我对徐贵祥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我觉得,他的家乡情结很浓。虽然是“少小从军今未归”,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说家乡话、想家乡事、写家乡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都是大别山。他的口音特色鲜明,至今仍是满口的“霍邱话”“六安腔”,他的作品绝大多数写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他的性格豪放、热情迸发。他虽然是著名的军旅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但是察其言、观其行,我一直认为他更像一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大江南北的司令员、指挥官。他语言凝炼、“金句”频出,与他相处、听他说话,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风趣幽默、铿锵有力,使人感到非常振奋、常常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英雄山(上部):穿插》写的仍然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仍然是一曲礼赞英雄的动人乐章。有人说:“这是描写红四方面军由建立起笔,在经历太多的风雨后逐渐成长壮大,最终融入中国革命伟大浪潮的一部好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记录了凌云峰、于众兴、张有田等一批军人的从军史、战斗史,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史、悲壮史以及国共合作、全民抗日的战争史。在阅读《英雄山(上部):穿插》过程中,我一直感觉到不是在看小说,那字句、那词语、那语气,就像是徐贵祥先生在面对面地给我们讲故事。看到一些关键的词句,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他会在什么地方眉飞色舞地讲、什么地方手舞足蹈地说,把写小说变成讲故事,让看小说变成看表演,这可能也是《英雄山(上部):穿插》的最显著特色之一。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由心出。读了《英雄山(上部):穿插》之后,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徐贵祥先生的“口述”精品,写在纸上的与他讲在嘴上的如出一辙,风趣、幽默,曲折、生动,有情节、有故事,有力度、有深度,更有气势!

  小说所写的故事、所写的历史、所写的内容,与徐贵祥先生的家乡大别山基本吻合,文中很多字词、语句、人物、事件都深深地打上了大别山的烙印,与大别山的人和事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为什么把这部小说与其姊妹篇——《伏击》合起来取名为《英雄山》呢?从小说的内容看,我觉得这是因为英雄山孕育和培养了凌云峰、于众兴、张有田等一大批英雄的军人,孕育和培养了红四方面军等一大批英雄的队伍。因此,我又觉得作者所描写、所记录、所歌颂的英雄山,实际上就是生他养他的大别山。

  这是我读过《英雄山(上部):穿插》之后的一个方面感受。另一方面的感受是“一本好书确实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让人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人们常说:书籍是知识的海洋。读过这部小说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读过这本书、胜读很多书”。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水准高、社会价值大。我认为:

  一、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军史知识。这部小说通过艺术的手法,比较系统地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及国共合作抗战的斗争历程,比较客观地记载了红四方面军发展进程及国共合作抗日中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凌云峰、于众兴、张有田等一批革命军人的成长史、征战史。

  大的方面看,这部小说以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历程及国共合作抗战为线索,红四方面军的艰辛历史、悲壮进程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历程及国共合作抗战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比如:长征路上开展的岐山整训、红四方面军的三过雪山草地、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会师、国共合作抗日、百团大战等众多的战役战斗等。

  之所以说《英雄山(上部):穿插》能够让人学到丰富的军史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通过记录和描写凌云峰、于众兴、张有田等一批军人十分艰辛的成长史、血腥风雨的征战史、倍受煎熬的血泪史,深刻地反映了军人的成长不易、部队的发展不易、革命的胜利不易。读了这部小说,能够让人更加全面深入地、真实客观地了解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

  二、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军事知识。这本小说涉及到很多的军事理论、知识,涉及到军队的发展史、战斗史,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很多战役战斗在军史就有记载,加上作者的合理想象、尽情地挥、科学演绎,既十分精彩有“看头”,更寓教于乐有“学头”,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军事读物。

  比如:“那次战斗,打得空前激烈,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配属重火器,轮番炮击幻龙崖主阵地,姚志远指挥不到五个连的兵力,采取移动阵地的战术,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打得神出鬼没。我趴在洼地里,密切关注主阵地的形势,眼看敌人又一轮进攻得手,步兵蜂拥冲向我主阵地的时候,我一声令下,我们敢死队从潜伏的洼地里突然跳出来,穿插前进,每个人手里都是拉好弦的手榴弹,七个人,排成一排,一边走一边扔手榴弹。前面立即升起一道烟幕,我们就在这烟幕里,像齐步走一样,大踏步前进。直到距离敌人只有二十米的距离,我才下令开枪,这么近的距离,当然是弹无虚发……据俘虏后来说,那场战斗,让他们大开眼界,不知道我们红军用了什么新式武器,可以制造一面烟幕墙,让红军躲在幕墙后面袭击他们……”

  作者把这些战役战斗写得枪声林立、硝烟弥漫、精彩纷呈、活龙活现。我们这些不懂军事知识的人读了觉得非常热闹、非常好看,我想,那些从事军事实战和军事研究的同志应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门道,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写作知识。如今小说很多,但真正能够吸引人、感动人的却不多。怎样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呢?徐贵祥的这部小说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通篇小说是一个大故事,每章每节都是小故事,就像一颗颗熠熠发光的玛瑙串在一起,更加光彩夺目、格外灿烂耀眼。

  通篇看,这部小说可分为三条故事线:一是红四方面军及国共合作抗日的战斗故事。二是凌云峰等典型人物的成长故事。三是凌云峰与安屏、何子非与张达理等人的爱情故事。具体看,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故事,作者始终都在浓墨重彩地写故事、娓娓动听地“讲故事”,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一个的故事串起来就成了这部精彩的小说。

  四、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认真研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提高文学素养和水平、增强艺术含量与色彩的方法与措施。

  多排比句。小说中到处都是排比句,几乎每页都有排比句。比如:“侦察参谋,就是跑得比兔子快,跳得比猴子高,爬得比乌龟慢”……这些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振奋人心,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振憾力和吸引力。

  多比喻句。小说的开头写了这么两段话:“昨夜的暴雨把山峦冲洗一新,阳光照在山坳里,远处和近处都是一团一团的彩虹,好像整个世界都变了,让人感觉不是身处人间,而是置身于云雾中,伸手就能抓到一把彩虹。”……“我们在街面行走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有一些玫瑰色的余晖在我们的头顶、眼前和脚下弥漫,感觉很特别。好像我们不是走在街上,而是走在云里。”全书的描写形象生动、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常常让人感到有一种身临其境、如临其中的感觉,很有感染力与亲和力。

  多熟词、谚语,多锤炼一些“金句名言”。徐贵祥先生在这部小说里用了很多熟词、谚语、金句名言,比如:“有事不怕事,没事不惹事。”……“磨难使我们成熟。”……“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这些能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熟词、谚语有的是从民间直接吸收运用的,更多的则是作者自己收集归纳、加工提炼的,十分精辟。我预感,书中很多的“名言金句”将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多方言、土语,力争形成特色。徐贵祥先生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在这部历史小说里大胆使用方言土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了一些大别山区特有的方言、土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还使用一些现阶段流行的新词、新语,使本小说摆脱了陈词滥调的束缚、充满了“新时代”的浓烈气息。

  多进行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想象。比如:“它的南边是天堂客栈,北边是教堂,天上挂着细细的月牙,从我站立的位置上看出去,月牙的下方正好是教堂的十字架,在半明半暗的群山轮廓的衬托下,泛着幽暗的青光……”这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入木三分的刻画,好像给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让人在欣赏中暇想、在暇想中回味、在回味中受益。

  此外,作者还在很多地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思维活动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读者,让人读了之后很容易产生共鸣、一同进入丰富的想象世界、产生美丽的美好憧憬。

  五、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百科知识。这部小说涉及到各行各业,是一本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比如:关于“凌云峰赤手空拳勇斗马蜂”的描写就很专业。“马蜂是群攻型昆虫,你不惹它,它就不惹你,你一旦惹它,而且端它的老窝,它自然群起而攻之,要是遇到头蜂,你跑到哪里,它追到哪里”……“我知道马蜂的性格,攻击没有得逞,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它一定会继续寻找目标,如果我蹲下,它就可能攻击别人。”看看,作者对此是多么地了解和内行。类似这样的一些内容、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在这部小说里有很多,真的让人读过之后感到眼界大开、知识倍增,深受教育、深受启迪。(胡遵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