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龙须巷的巷名来历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3-23 09:53:14 【字体:

e5ef4465717c43ffbde39d5f69316e22.jpg

2439fa0a0e7e438a986faadea8246585.jpg

  龙须巷位于六安老城中心,过去连通老文化馆和云路街,是六安九拐十八巷之一巷,也是老六安人记忆深刻的一条老巷子。

  记忆中龙须巷在旧城改造中是被保存下来了的。谁知近日经过龙须巷,发现龙须巷好像已经不在了!找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龙须巷!龙须巷真的消失了吗?当然不是。龙须巷其实没有消失,这个地方还是龙须巷的原来位置,只是巷中路名牌上赫然写的是“龙须街”三个字!原来此地已经不叫“龙须巷”,叫“龙须街”了!显然,这是龙须巷被改了名字!

  不明白为什么要将龙须巷改成龙须街!或许是改名者考虑,城市发展了,老巷子环境规模现在变大了,将“巷”改为“街”,是对龙须巷地名的升格!殊不知,这样改名很不慎重,也没有道理。因为在六安九拐十八巷中,“龙须巷”的巷名来历不同于其他巷子。龙须巷之所以叫“龙须巷”,自有它的来由。你如果搞清楚“龙须巷”名字的来由,就会明白龙须巷的名字不好随便改变。

  古来市井街巷的名称大多自然形成,或据地势形位,或出历史典故,或自名人话语。六安九拐十八巷的名字来历大抵如此,绝大部分自然形成,毋须深入考究自知其意,如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它们的名字都是自然得来,没有什么考究。而龙须巷则不然。

  神州大地广博,各地有叫龙须巷的地方不在一二。既叫龙须巷,就必然与“龙”相关。考究一下那些叫龙须巷的巷子它们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附近必然有一个被拟作龙体的主体构筑物。而被叫“龙须巷”的巷子一定要是对称的两条。因为既称“龙须”,就得有“龙”在;龙有龙须,而龙须一定是有左右两根的!没有这样的条件,单独一条巷子从来不会被人随便就叫做龙须巷!

  成都有龙须巷。旧时,成都督院街总督衙门对面,立有一绝大照壁,照壁东西两侧各有冷巷一条。人们把总督衙门拟为龙,两个冷巷为龙须,故名龙须巷。现有西龙须巷尚在,东龙须巷因城市道路改造消失。南昌也有龙须巷,是以当地县衙为龙头,现在东龙须巷尚存,西龙须巷因旧城改造,2005年被注销路名。

  中国人讲究地形、地势风水。过去,城里某些重要地方的构筑物,往往被人们用虎踞龙盘来形容其威势显赫。这些重要地方一般只能是官署、衙门,或是学宫、庙宇。若将这些建筑拟作龙体,它前面刚好左右又有两个小巷,亦或是特意构筑的两条小巷,这样的巷子才能有幸被叫作龙须巷。被叫作龙须巷的巷子,都不是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之街、巷,而是既狭小且冷清的所谓“冷巷”!相对“龙体”而言,龙须巷的特点本来就应该显得微不足道。龙须巷因“龙”而名,本身不会有什么夺目之处,不过是对“龙体”的点配而已。

  过去,像这样叫龙须巷的地方其实很多。六安州过去官署衙门虽然有好几处,却都构不成龙势。唯有文庙也就是州学学宫前那两条小巷子可以被叫做“龙须巷”。宏观上看,六安文庙整体建筑宏伟庞大,位于州城中心,自北向南可拟看成一个卧龙势。早期文庙在云路前最南端也有一座照壁,这座照壁是天下文庙建筑群的标配,上有“万仞宫墙”四字。照壁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巷子,是文庙顶南头的出入通道。这两条巷子蜿蜒曲折,形同长在龙鼻子前的两根胡须,就被人们叫作龙须巷了。

  这么说原来六安龙须巷也是有两条的!龙须巷既然有两条,为什么后来只有一条了呢?推究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两条“龙须巷”叫起来要区分东、西或左、右。平常人们要确定巷子里一个位置,需要搞清楚是东巷或西巷,两条龙须巷叫起来容易混淆,往往会给人造成一些误会和麻烦。后来恰好因为东边那条巷子很窄,巷内几乎没有人家在巷中开门出入,为了避免麻烦,人们习惯把这条巷子叫作“一人巷”,不再叫它龙须巷,而只把西边的那条巷子叫“龙须巷”。这样两条巷子在巷名上有所区别,也就避免了误会和麻烦。就是说,六安州一直是有两条龙须巷的,不过后来人们只喊其中一条巷子为龙须巷,另一条巷子一直就叫“一人巷”罢了!年代一过久远,六安人就只知道一条龙须巷,却不知龙须巷原来有东、西两条,一人巷原来是东龙须巷!

  现在能知道“一人巷”的六安人真的不多了,更不知道一人巷原来还是另一条龙须巷!小时候我家住在田家拐底下,去城北小学上学,“一人巷”是我的必经之路。“一人巷”自云路蜿蜒通到盐店巷,前端成东西方向,宽度只容两人相对擦身而过,是南北两个大户高墙所夹而成。屋高巷窄,常年见不到阳光,是一条真正的冷巷。不过那时候也不知道这条巷子是另一条龙须巷。1960年,六安县人民委员会建办公大楼,“一人巷”自然被拆,成为六安九拐十八巷中最早消失的一条老巷子。

  也可能有人从相关史记上知道六安的龙须巷原来是应该有两条的。只是因为一人巷过早消失,甚至有人可能还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人巷,所以也就搞不清楚另一条龙须巷应该是哪一条巷子,因而一直苦于不得其究。

  从现存的《六安州志》图中可以看到,龙须巷从开始就是东西两条巷子。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六安州志》图中,儒学也就是文庙前有两条巷子被文字明确标明为“龙须巷”,就是说那时候六安龙须巷是有东、西两条的。而在乾隆十六年(1751)的《六安州志》以及以后各版《六安州志》图中,龙须巷虽然还是两条,只是再没有用文字来标明巷名。猜测,也可能从那时起六安人只叫西边那条巷子为龙须巷,东边那条巷子人们就一直习惯地叫它“一人巷”,不再叫它“龙须巷了!慢慢地,东“龙须巷”的名字就被人们忘记了。两三百年下来,言传至今,人们就以为六安只有一条龙须巷。不翻故纸,还真的不知有另一条龙须巷!加之“一人巷”已经消失六十多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原来的位置,就更让人不知龙须巷之一、二。

  探寻龙须巷的来历,不能抛开对文庙的建筑布局的基本了解。没有文庙这个“龙体”,就不存在龙须巷。而不知道有“一人巷”,也就不知道另一条“龙须巷”在哪,对龙须巷的来历难免有些想当然,甚至会将“龙须”描述成“萝卜须”!而随意将“龙须巷”改名为“龙须街”,就更不慎重了!古人既将巷称之为龙之“须”,取的就是其无足轻重之意;若呼之为“街”,车水马龙,与“龙体”不相称,就不是“龙须”了!

  时过境迁,龙须巷周边早已不是当初的龙形构势。改造后的龙须巷本来也可以被重新命名为其他新的时代巷名,叫不叫龙须巷无所谓。不过既然想体现龙须巷的历史传承,又将它改成“龙须街”,岂不是将龙须巷从九拐十八巷中除了名!而海内叫“龙须街”的地方也实是寡闻罕见。后人从“龙须街”去溯源六安九拐十八巷历史将不知其所以然。而“龙须巷”,只要其巷名不变,它就是六安九拐十八巷历史中的一个永恒印记。(程念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