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文庙旧话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3-23 09:47:08 【字体:

98f68e0618904e9aaa27a6982dca0e92.jpg

30150636161c42ee9702471f54636acd.jpg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称为文圣庙,也叫孔庙。宋元以后,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主流和统治思想,文庙就成为传统社会的礼制性建筑,遍布全国各府州县。由于文庙也是儒学传授之所,自古以来也叫学宫。

  当下能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文庙当属首推。倘若一个地方有保存完好的文庙建筑,不光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亮点,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一些地方早些年被拆、改、占、毁的文庙建筑,能恢复的都被恢复了。六安文庙早有修复的动议,因难度太大,一直没有落实。主要原因就是文庙的规制格局被毁损幅度大,要修复非常困难。

  终于,六安市在进行老城最后一个区块改造时,将文庙修复工程与“锦城里”项目进行了统一规划,借助于商业化的城市改造,使文庙修复工程得以落实。

  暑假回六安,去老文化馆工程现场转了转、看了看。一派川渝风格的新建筑让人耳目一新。边上,文庙修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因施工保护覆盖,工程进展未见其详。正在施工的项目,所见也就是大成殿、崇圣殿和东西庑廊,看不出整个修复工程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过从现场环境来看,六安文庙能达到的修复程度,应该很有限。

  史载六安文庙建于元代,其平面形制元明初建时即成定制,是六安州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棂星门、泮池、桥、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与厢、院、宫墙等组成。在标准的州署儒学“礼制”建筑中,形制规模比较弘大。有专家考证,其棂星门格局和敬一亭设置属全国罕见。

  可惜晚清民国以来,庙宇年久失修,又因为种种原因毁废或改作他用,文庙形制没有完全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成了县文化馆,好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都还保持完好,并且还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一部分很有特色的宫墙。这样大成门内外尚有进退空间,由大成门、大成殿、拜台和东西庑廊构成的文庙核心部分还能体现出文庙的风貌。1978年大成门被拆除建办公楼,东西两侧的宫墙也随之被全部拆除,只剩下大成殿、崇圣殿两座单体建筑和东西庑廊,文庙的格局形制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文庙西边的城北小学,和文庙有一些当然的联系。我们上学时年少,只知隔壁是文化馆,还没有对文庙历史有深度认知。文化馆经常举办一些政治性或娱乐性活动,老六安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这里看过许多展览,接受过各种科学文化教育。我们只记得,大成门厚重的宫门和高高的门槛。文化馆办公室里摆放展览了一些珍贵的古老家具,据说是六安潘家圩子大地主家的。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廊构成的那个大院子保持得规规整整,院子里的拜台和大成殿还能显示出原来的气派。大成殿东侧有一个月亮门通到后院,老人们说西侧原来也有一个月亮门,位置被城北小学的教室挤占了。后殿崇圣殿被利用作为县图书馆的藏书室,图书馆办公室和抵近的黄梅剧团舞台建筑,掩盖了崇圣殿原有的庄严面貌。大成门前剩下的半个院落却依然很气派,很漂亮。院内有一些珍贵的花木盆景,高高的宫墙气势峻伟,让人能联想到文庙当年的弘大气势。

  从文庙规制和《六安州志》图来看,六安文庙的中轴线主体格局,最南端是“万仞宫墙”照壁,照壁迎面是棂星门。过棂星门是“状元门”。“状元门”过后是一个半月形水池,那就是泮池。泮池之上有一座石拱桥,这个桥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桥”。跨过“状元桥”,是一个石铺地面的大院子。一段九排石板并行铺成的通道,直通到大成门阶下。过了大成门,就到了文庙的主院落,这个由大成门、大成殿、拜台和东西两庑构成的规整封闭的大院子,是文庙形制结构的主要功能部分,也是拜孔礼仪的主要场所。

  从棂星门到大成门,是文庙第一个院落。孔教的仪规在这个院子里有充分体现。

  棂星门是文庙的外门,是进入文庙跨过的第一个门。棂星就是灵星,古代传说灵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是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刚刚上学的学子从棂星门下走过,预示着在灵星护佑下迈开了学礼知仪的第一步,更预示着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学业进步,节节攀升。

  过了棂星门是状元门。状元门应该是进入学宫内院的第一道门,和泮池,还有泮池上的状元桥,是文庙特征性建筑,只有状元才能走,旁人只能绕着泮池走。进行重大典礼活动时,棂星门的中门和状元门才开启。主要官员或顶礼者由中间通过,一般官员和普通人员只能从两侧边门进入。

  所谓“泮池”,按照古代礼制说法,西周时天子设立太学,太学所在是四周环水的环境,叫做“辟雍”。而天子太学以外的官学如各地诸侯官学,不允许四周环水,只能采用半水环境,也就是半月形的水池。“泮”与半在这里同意,因此后来“泮池”就成为文庙的标志性建筑。“泮池”虽然是池,大都不过是一潭死水,只是官学象征性的环境标志。至于池子上面的拱桥状元桥,则完全是一种吉利象征。古代能有资格在学宫中读书,叫做“入泮”。读书人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走上状元桥。

  小时候听不少老六安人说他们见过泮池和状元桥,池中还放养有一些乌龟。

  大成门又称仪门、戟门,是通往大成殿的正门,也是文庙的主要建筑。这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的气派的宫殿式建筑,除了东西山墙,前后都没有墙。中间是左中右三个厚重的宫门。为显示孔子及文庙的尊崇地位,与大成殿一样,门正中上方高悬“大成门”牌匾。大成门平时仅以左右两旁边门出入,遇有重大典礼仪式才开启中门。

  紧挨大成门东、西山墙,分别建有“乡贤祠”和“名宦祠”。我们见过“乡贤祠”的旧址遗迹,是文化馆的办公室。“名宦祠”位置则被城北小学所挤占。

  这个院子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东西两侧的空心花墙,有十多米高。这是文庙保存下来的宫墙建筑,具有很宝贵的保存价值。与其他地方的文庙宫墙不同,六安文庙的这段宫墙是用专门烧制的花筒型砖砌筑而成,巍峨气派。东西两面花墙各有一个敞开大门,是文庙出入、通行的侧门。门外对应建有“金声”、“玉振”石坊。坊边立有下马石,中刻大字“凡一应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旁边还刻有“奉旨”二字。

  六安文庙形制的毁损,并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文庙有损有修,但至晚清已无人顾及修缮之事。民国以后推行革命,反孔是一个潮流,文庙首当其冲地成为被冲击的对象,各地文庙有不同程度的毁损。现在看来,六安文庙毁损最早、毁损程度最大的是宫墙外构筑物,如“万仞宫墙”照壁和棂星门、状元门,大体上或者在民国前早就已经毁损,或者在民国初被拆毁。 “万仞宫墙”照壁和棂星门、状元门被拆除后,这里成为一块空地,六安人把这里叫云路广场,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后来这块空地被修建成公共篮球场,成为六安城里的一个热闹地方。泮池及其上的状元桥倒还一直保存了很长时间,所以有不少老六安人说他们看到过状元桥。

  民国以后,文庙的功能不再被利用,没有了统一管理。为方便通行,东西两侧的金声、玉振门、坊和下马石都被拆了,原来需要从文庙穿行的东西两路被打通,形成了现在的文庙街,城区多了一条东西通道。泮池和状元桥恰在这条通道中间,被自然废除了!两侧的宫墙也被拆除了一部分。为保持文庙管理的整体性,后来在大成门前专门建了一个门楼,与东西两侧宫墙的剩余部分连成一体。这样,在大成门前构成了一个较原来要小得多的新院落,大成门前后也有了进退空间,保持了文庙主体建筑上的相对完整。

  新建的门楼是一座两层木楼,底层为门厅过道,二层为办公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六安县有线广播站站房。

  按地形位置,文庙的庙前部分,也就是大成门前泮池以南部分,全部在现在的“京都豪园”小区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文庙也就是文化馆内外,是六安城区居民的主要活动中心。金声玉振门拆除后,文庙东西通行贯通,形成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路心也是用三条青石铺成。与城里其他主要街道不同的是,因为铺成时间不长,三条青石的凿痕还没有磨平。也没有像其他街道街心石那样,历经漫长岁月而留下的深深的车辙。小学六年,我们许多同学就是踏着这条路上学的,且心里一直不明白路心石上为什么没有车痕沟。

  这条路贯通后,把文庙平面切割成宫墙里外两个部分。宫墙里还基本保持了文庙的格局,宫墙外部分,先是公共活动场所,后来被前面的机关圈栅起来,成了机关的后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这里建了县机关办公楼,这里就与文庙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后来机关搬迁,建了新的居民小区,文庙要完全修复也就很困难了。

  六安文庙的历史内涵丰厚,仅凭年少时的记忆,并不能对其有深入了解和认知。曾经到广州参观过《番禺学宫》。广州《番禺学宫》与六安文庙的形制格局几乎一样,对了解和比认六安的文庙形制很有帮助。因为是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番禺学宫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这里既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场所。两者相互包容,全国罕见!

  期待看到六安文庙新姿。(程念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