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用活“皋小法” 平安再“加码”
——金安区擦亮皋陶法治文化名片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7 10:06:37 【字体:

  皋陶制典、獬豸决狱、画地为牢,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走进金安区人民法院三十铺法庭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皋陶法治文化气息。

  沟通、礼让,宽容、理解。在法庭一楼“皋小法”调解室,一张圆玻璃桌,上面摆着一个花瓶,旁边几个小沙发,墙面装饰氛围透出以和为贵。大家围坐一起,在这里,少了一份庄重和严肃,多了一份让人情绪舒缓的温馨与和谐。

  “来,你俩都仔细看一遍,在这边签。”在庭长祝万浩、副庭长龚敏的见证下,居民李为与欠款方,心平气和地在调解笔录上签下名字,并按下红手印。紧随着李为,一些居民也顺利达成了调解,仅有几位居民诉求比较复杂,法官还在继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事情是这样的,三年前,20位居民将挖掘机等机械租给了建筑公司、劳务公司,182万余元租赁费用一直没有结清,在多次讨要未果后,这些居民只好向法庭起诉。

  “我名下的14万元,要了三年,也没拿到手。你们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就调解好了。快,真是快。”2月23日下午,在“皋小法”调解室内,李为一边表达感谢,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把法官吃中饭的时间都耽误了。“你们公平公正,我心里也服。”欠款方当事人信誓旦旦地说,将按照调解协议,偿还剩下的债务。

  “最高峰时,我们这里一年立案数达1296件,其中调撤率达57%以上。”祝万浩坦言,像劳务、离婚、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矛盾纠纷,与法庭判决相比,用调解方式平息矛盾,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最好,更容易实现“案结事了”“双方言和”的目标,这与皋陶法治文化精髓中的“德法并行、明刑弼教、安民无诉”相一致。

  “来,上二楼,这里有法官工作室,他们轮流服务社区,把法律服务送到了居民身边。”一位社区干部这样说道。不仅将三十铺法庭打造成新时代皋陶法庭,金安区人民法院还与皋陶社区开展皋陶法治文化共建,在社区设立“皋小法”驿站,建立法官工作室,开展纠纷联调、巡回办案、普法宣传,坚持德教于先,就地化解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积极打造无讼社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选取党的二十大报告、《民法典》相关知识进行答题互动,向社区居民赠送小礼品——民法典口袋书,深情讲述“全国模范法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魏晶晶同志先进事迹……去年11月1日,以“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搬进了皋陶社区。截至目前,金安区人民法院已经累计走进皋陶社区20余次,“皋小法”驿站已经成为社区法律宣传和纠纷化解的重要阵地。

  六安是一座积淀四千多年法治文明的城市,也是一方浸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皋陶法治文化的浸润,加上红色根脉的滋养,为这座城市的平安和法治蕴染了独特的底色。2022年以来,金安区人民法院深度挖掘皋陶法治文化特色资源,倾力打造“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皋陶法治文化传扬工程,使其既具有司法文化一般特征,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以“皋小法+”为抓手,让皋陶法治文化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普法宣传、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实践中焕发新的时代生机。(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著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