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美丽乡愁入画来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15 08:49:29 【字体:

31f7fc72e6b94024ac729157379d8fb0.jpg

  黑石渡镇戴家河村位于霍山县城西北部,东淠河西岸,距离县城8公里,大黑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近年来,戴家河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振兴,注重内外兼修,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产业的同时,不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局面。

  绿色田园孕育希望

  已是深冬时节,走进戴家河村蔬果采摘园,入目却仍是一片青翠。戴家河村种植大户张贵成蹲在田地间,查看新一季草莓的长势。

  “今年的天气比较冷,好在基地里刚新建了许多蔬菜大棚,种植的也都是耐寒品种。”张贵成有些庆幸。

  “我们村紧邻淠河,水源充沛,土地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发展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优越。”戴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厚云介绍道。近年来,戴家河村聚焦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目标,采用“党建+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级党组织统一流转600余亩土地,按照“定标准、定人工,达产合格、保底回收、超产分红”的管理方式,统一种植甘蓝、有机花、豇豆、圣女果、草莓等果蔬,先后与上海永辉、华润苏果、合肥红府等超市签订订单销售合同,今年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

  今年46岁的张贵成家住戴家河村桐家冲组。夫妻俩早期在霍山从事物流运输工作,听闻村里在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便回乡承包了69亩土地,在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种植草莓、小糖丸西瓜等热销品种。如今,他承包的种植园能够带动周边20户农户年增收1.2万元。

  “之前我们这边的村民基本上都不怎么会种菜,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村民种植水果蔬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地里的每个人都充满干劲,我们也有信心把这个基地继续管理下去,不断扩大产业,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张贵成乐呵呵地说。

da937e5343cb491e8fe366dc0324107d.jpg

  美丽庭院扮靓乡村

  戴家河小街,青青草坪中一条石子小路延伸至村民赖美红家中。这座两层的小别墅采用中式装修风格,庭院花草秀丽,屋内干净整洁,柜台桌面上的插花摆件更添几分雅致。2022年,赖美红一家第三次被评为黑石渡镇“美丽庭院户”。

  “其实家里只要常常打理,都不会太难看,你看我们这条街,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夸赞庭院环境时,赖美红害羞地笑了起来。

  戴家河村以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庭院创建,运用示范引领、考核激励和宣传发动机制,营造“村村竞美丽,户户争出彩,人人齐参与”的美丽庭院创建氛围,让一个又一个美丽庭院扮靓乡村底色。如今,全村已有县级美丽庭院户16户。

  “我们小街在大黑路没修通前,是镇往返各村的主干道,来往车辆车水马龙,环境嘈杂,雨天时更是积水四溅。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家家户户都完成了改厕,门口都有垃圾桶,有人每天上门收垃圾。”谈及往事,赖美红有些感慨。

  “去年以来,我们村突出‘十项任务’清单,先后投入450万元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新修1200米污水管网、2座停车场和公厕,对客人河周边800米道路进行硬化,并在美丽乡村中心村投放200个垃圾桶。”据张厚云介绍,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提升,还为村里提供了3个公益性就业岗位。

3a7cbfb3c3ad43a2a78097709bc44f68.jpg

  文旅融合留住乡愁

  傍晚7点过后,戴家河村文化健身广场便热闹起来,中心村附近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结伴前来,有的沿着河岸散步,有的坐在花坛上下棋,有的利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锻炼……享受生活之余,不免聊上几句家长里短。

  “以前日子穷,大家一心只想有饭吃;现在我们村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下班之后来河边散散步、广场上唱唱歌下下棋,舒坦哟!”储飞是这处“乡村大舞台”的常客,从缠绵情歌到激情摇滚,这位戴家河村“知名艺人”能轻松驾驭各种风格。

  文化广场并非是唯一的休闲去处。在戴家河村,一处包括玉米迷宫、有机蔬菜展示中心、玻璃生态餐厅、采摘园、渡口文化园、儿童乐园等项目的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正在逐步完善,不仅获得村民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来此参观研学。2022年,戴家河村依托原蚕茧站,投资近200万元,建设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村史文化馆,以村里历史变迁为主线,村史溯源、乡村民俗、遗址古迹、农耕文化、思想引领、展望未来等部分串联并行,全方位展现村庄历史发展脉络。

8cfd452e77464ad5bb925f42d6e0df13.jpg

  “家园是我们的根。村史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也是记录本村乡风乡俗、名人贤士,培育文明乡风、留住乡愁乡情、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张厚云说。

  日头渐斜,张贵成站在基地门口向下工的农户们挥手道别,今年收成不错,他给基地里务工的每位村民都许了两箱草莓的“新年礼”;而在外劳碌的赖美红丈夫也伴着夕阳回到家中,她微笑着牵起丈夫和孩子的手;广场上,早早务工归来的村民们围坐成一圈,等待着聆听“知名艺人”一展歌喉;不远的村部旁,工人们砌完最后一堵墙,在“小喇叭”的广播声中关上村史馆的玻璃门。

  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个傍晚,田间升起轻薄的雾霭,房前屋后炊烟袅袅,沿着大黑路缓缓行来,一幅美丽乡村水墨画卷正徐徐展开。( 葛军霞 杨谋俊 郑苏海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