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六安“赶超”向未来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11 09:09:36 【字体: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满怀奋进的豪情,在完美交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答卷后,老区六安直面总量偏下、人均靠后、县域经济和开发园区实力不强之“痛”,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的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冲锋号已吹响。

  站在新起点,眺望新征程,能否走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之路,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心态、状态和姿态去接续奋斗。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带着责任与思考,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畅谈对“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期待、新打算、新作为,大家的言语中无不透露出激情与斗志、信心与决心。

  争先进位,开局就是起跑

  实干赢未来,赶超立新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2021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创下历史最好水平,顺利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六安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市人大代表、安徽惠农建设集团董事长陈孝干说,报告中一连串沉甸甸的数字,展现了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赶超发展的信心与力量,为民办事、超越自我的情怀与担当,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与精神,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的坚定与状态。

  陈孝干创办的安徽惠农建设集团是一家本土企业,深耕六安已有12个年头,从单一的三级水利资质小公司,成长为多项总承包资质及专业承包资质且部分为国家一级资质的集团公司,从荣膺“皋城杯”、“禹王杯”到“黄山杯”……一路走来,陈孝干和他的企业,既是六安赶超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见证者。

  陈孝干说,在带领企业一步步成长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六安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精神,诸如全面融入长三角,牵手上海松江区,推进合六同城化,与宝武集团、携程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见证了市容市貌的美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馆、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大批现代化的物质文化生活设施落成使用。同时,他和企业更是直接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如今,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正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聆听报告后,陈孝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反复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六安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已深刻印在他的脑海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达到3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他说,报告对今后工作的部署,充分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的自信和决心。

  蓝图已经绘就,未来充满期许。“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陈孝干表示,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跳起来摘“桃子”,关键还是在于实干。作为人大代表,他将以实干拼搏作答,努力为赶超发展再立新功。同时,他也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赶超发展战略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一定会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争先冲刺,锚定“第一赛道”

  谋定策明而后动,计深思远则功成。“双招双引”是赶超发展的第一赛道,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不二法门,也是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深入推进“精重促”行动、开展“双招双引”聚焦突破行动、推深做实“积树成林”和“老树育新干”工程、深化“标准地”和“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实施“雁阵计划”……这为我市赶超发展明晰了路径。

  “报告中大篇幅地对工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足以看出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工业的重视和关注。”市人大代表、六安钢铁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建兵说,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力量,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支持霍邱县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和高质量推动霍邱(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他和集团扎根皖西、建设百年钢城的信念。

  王建兵对六钢集团的发展历历在目,2018年3月,在六安“双招双引”的春潮下,从太行山启程至大别山扎根,然后建成皖西钢城,再到2021年,荣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95位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107位,实现六安全国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聆听报告后,王建兵对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已然胸有成竹。他表示,六钢集团将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依托钢铁产业项目,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我对此无比自信,因为如今的皖西大地,在赶超发展的大潮下,已经成为投资的‘宝地’、创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

  六安是农业大市,农业所占比重较大,面对“大而不强”之痛,农业同样要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厚植优势,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在配套措施中,明确要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也就是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

  当市政协委员、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琼阅读到这段内容时,不禁喜上眉梢。“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自然离不开机械化助力,实施‘两强一增’,对于我们农机生产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马琼说。

  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六安这片沃土十几载,专注粮食干燥这个细分领域,现已成长为国内资深粮食干燥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产品在国内产粮区实现100%覆盖,对外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品质和销量均位居行业前列。

  “近几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我们正处在行业调整期。”马琼说,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将聚焦打通粮食丰产增收“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粮食烘干设备本地化应用,为我市农业高质高效、赶超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将加强研发创新,并启动上市计划,以期对接更高、更精的上下游资源,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争先跨越,置身“大坐标系”

  积极融入长三角、深化与上海松江结对合作、深度链接合肥、全力推进合六经济走廊专项建设行动……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的工作部署,牢牢抓住了国家相关战略的红利,将六安置身于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的“大坐标系”中奋起赶超。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交通是合六同城化的重要支撑。市人大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卫东介绍,合肥到六安的日均出行量约为40万人次,其中,铁路分担率约为3.7%,高速公路分担率为16.9%,其他公路分担率79.4%;合肥市货运需求发生量296.1万辆/月、吸引量达到306.4万辆/月,六安市的发生吸引辆均超过150万辆/月,合肥与六安之间货运量超过10万辆/月。

  “可见,合六经济走廊是合肥都市圈城市联系最紧密、经济互补性最强、人文交流最密切、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李卫东表示,基于这一认识,在赶超发展的赛道上,交通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描绘的蓝图,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化,打通市际“断头路”,消除国省干线公路“瓶颈路”,从铁路、公路、水运等方面提升两地交通通达度,以交通一体化助推合六同城化,奋力当好赶超发展的“开路先锋”。

  融入长三角,关键的一步棋是合六同城化。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助力奋力赶超具有重要意义。这步棋该怎么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常态化链动合肥产业,围绕合六产业同频共振,深度解构合肥产业链接,开展针对性产业招商。支持县区与合肥各县区加强产业对接,建设产业配套园、产业转移承接园。

  “合六同城化,这是我们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战略支点。”市人大代表、舒城县杭埠镇镇长胡雪峰说,作为合六同城化的战略前沿和工业高地,杭埠镇按照围绕合肥抓配套的路子,在产业上深度链接合肥,围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强链补链延链。近年来,该镇已引入华夏幸福、精卓光显、绿沃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园区现有企业26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74家。2021年,经济总量在全国千强镇排名跃升至第181位,在中部地区百强镇排名第65位,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颗“新星”。

  “报告提出,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并特别提到要加快精卓光显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胡雪峰说,对照这一部署,杭埠镇将凝心聚力狠抓大项目、大招商、大平台建设,同时,直接对标长三角地区行政服务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他表示,“相信未来的杭埠新城‘升级版’将会为全市工业赶超发展带来强劲助力。”

  争先实干,把人民举过头顶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把群众所思所盼转化为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解决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住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简练,但事关民生福祉的内容“干货”满满。

  市人大代表、霍山县单龙寺镇党委书记金永磊说,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他感到奋斗目标更清晰的同时,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不过,压力就是奋起赶超的动力、目标就是勇毅前行的方向。”他表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学问、把岗位当阵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实。

  据金永磊介绍,刚刚过去的2021年,该镇有2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1个村更是超过1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立足乡镇实际,让特色产业‘旺’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乡村环境‘靓’起来,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6所,市城区24所中小学校建成使用,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职业教育发展质效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重要、最长远的民生来抓,大力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这既是全市教育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成果,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市政协委员、六安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涛长期从事职教领域,对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切身感受。“以支持职业院校升级发展为例,近年来,市里为我们六安技师学院第二校区以及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校新建或扩建项目就投入约30亿元。”

  “推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支撑,我们职业教育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许涛表示,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路上,将紧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合六同城化需求,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持续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更具职业内涵的毕业生,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赶超发展的契合度、适应性和贡献度,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 储著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