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用爱心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8-24 09:04:22 【字体:

  在金安区淠东乡中心学校教师刘玉国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学生张书婷的一幅幅画作,或素描或水彩,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为何会将这些画作细心收起?这就要说起刘玉国的另一个身份——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理事长。张书婷就是该助学中心首批资助的学生之一。

  有着28年教龄的刘玉国,是一名普通乡村教师,也是淠东乡唯一入选“安徽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老师。他有着过硬的教学经验,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可他又不普通,数年来坚持助学梦,在寒门学子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怀着对乡村孩子的爱,奔走在公益路上。

  一个遗憾,萌生一个念头

  在刘玉国将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担任了26年的班主任。从青年到壮年,他深耕教育事业在乡村,知道农村学子求学的苦与泪。“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家庭条件有限,加之有的家长对教育不重视,种种因素下,有的孩子选择辍学打工,看到这样的情形,为孩子惋惜啊。”刘玉国说。在同事们的眼中,刘玉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贫困孩子。那个年代,乡村教师工资微薄,但他经常拿出部分工资贴补家境贫寒的学生。

  “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当时有两位学生成绩很优秀,但家里太穷了,我时不时帮他们一把。他们也很争气,其中一位在1999年考上了六安一中,那时我月工资还不到300元,就每月尽可能地拿点钱出来,给这孩子当生活费,可惜后来自己能力有限,实在没办法了,资助没能持续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孩子最终还是辍学了。”每每想起这件事,刘玉国心里就充满遗憾和惋惜,为自己当时的能力有限、没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遗憾,为原本成绩优秀的乡村孩子没能继续升学而惋惜。

  从那时起,刘玉国心里就有了个念头,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有学上,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志同道合,点燃助学之梦

  2015年春节期间,刘玉国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看望他。席间,刘玉国提出助学农村孩子的想法,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两天后,当时就职于安徽日报社的桂运安牵头组织召开了筹备会,商议成立公益组织的事。2015年2月,由安徽日报社文化新闻中心、江苏观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2016年4月正式在安徽省民政厅注册登记。

  “我很早就有成立一个公益组织的想法,去帮扶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不让他们因贫困而辍学。之所以取名‘向日葵’,是希望我们的公益组织能像向日葵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希望我们所做的这点滴举动,能给孩子们带去阳光般的温暖。”简朴的话语饱含着刘玉国做公益的初心和情怀。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如同向日葵一样,默默地给乡村孩子们带去阳光、爱心和希望。

  助学服务中心成立的第一年,由该中心成员自掏腰包,从淠东乡筛选了18名成绩优异、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帮扶,给他们送去了助学金、书籍、生活用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秉承着一颗纯粹的心,点滴爱心汇聚大爱,“向日葵”也日益壮大。这一朵美丽的“向日葵”不仅在六安市金安、金寨、霍邱、叶集等多个县区“绽放”,还“开放”在合肥市、宿松县、旌德县等地,越来越多农村孩子受到资助而得以继续升学,考上重点高中、大学。

  淠东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子芳对刘玉国及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我与刘老师共事二十多年,他为人热情,工作认真,爱岗敬业,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经常拿钱出来资助学生,现在又有这个向日葵公益组织帮助,让我们学校的贫困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每年,我们学校大概有三四十名学生受到资助,2018年,‘向日葵’还联系了一家企业,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真的是太感激了。”

  重塑自信,农村娃心怀感恩

  5年来,“向日葵”募集善款超过200万元,目前在大别山区长期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超过200名。在确定资助的学生名单时,“向日葵”有着严格的筛选程序,工作人员会异地走访,逐一核对学生和家庭信息,以确保每一份爱心都用得好、用到位。不仅在经济上为品学兼优、遭遇困境的农村学生提供帮助,还更注重培育他们自信、自强的品质。

  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相对单调贫乏,一些孩子性格懦弱胆小,不自信。为此,“向日葵”通过流动书屋、心理辅导、点亮“微心愿”、研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高等学府学术氛围,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重拾自信。

  向日葵执委会主任桂运安告诉记者,有一年,“向日葵”组织学生去合肥开展研学之旅,活动结束后,平时一向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张书婷画了一幅叫《夏梦》的画以表达感谢。为了鼓励张书婷,身为其班主任的刘玉国和桂运安商议,将她的这幅作品印在马克杯和学习用具上,并联系平台进行爱心拍卖,最终拍得9万元善款。“做梦也没想到我的作品会被印在马克杯上,被那么多人喜欢。”张书婷说,刘玉国老师和“向日葵”深深影响了自己,让自己开拓了眼界,也变得开朗了。学生程欣怡的父母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里条件不好,这样的生长环境让她性格内向,见到老师都躲得远远的。后来“向日葵”资助了她,并邀请她参加几次集体活动,“明显感觉到孩子变了,现在看到老师都主动地打招呼,性格开朗了很多。”

  如今,离开淠东乡到市区求学的张书婷,依旧与刘玉国、桂运安等人保持联系,并在闲暇时不忘自己的绘画兴趣。因为接受过帮助,张书婷告诉记者,希望将来也像刘老师一样当一名教师,做公益,帮助更多的人。“有时看到她,我还是不忘提醒她,积极向上、好好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刘玉国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希望看到更多的农村孩子“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自己也要一直记得做公益的初心和情怀,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毛婧婧 邱杨/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