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一片“小叶子” 振兴大产业
——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31 08:36:45 【字体:

  5月11日上午,“金寨茶号”高铁冠名首发仪式在南京南站举行。“金寨茶号”高铁品牌专列在沪汉蓉干线中畅行,横贯经济圈目标市场,聚焦上海、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重点核心区域枢纽站点,直击目标市场受众,促进“金寨茶”焕发品牌活力。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六安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一大批名优茶叶。经过长期的发展革新,六安茶的种植、加工、文化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最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和山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六安茶这块“金字招牌”声名远播。

  茶从山中来 自带生态香

  千里大别山,好茶在六安。

  作为著名的古老茶区之一,六安历史悠久,名茶荟萃。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载有“六安茶”;诗人李白更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进入宋代,六安茶产业盛兴,产量居前。到了明代,六安瓜片脱颖而出,一举成名。直至清代乾隆十六年,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最终奠定了作为中国名茶的应有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六安瓜片多次被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友人,使其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得以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所谓品茶知味,茶的产地是茶味的重要维度。

  六安,境内淠河、史河、杭埠河环绕,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云集,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生长在海拔100-600米山上的茶树,土壤由各种岩石风化而成,有机质含量高。茶山上常年云雾缭绕,茶园湿度大,茶树中营养物质积累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产区环境,孕育出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五朵金花”,滋养了诸如皖西黄大茶、六安篮茶、金寨红茶等优质发酵茶。采摘、摊凉、恰到好处的炒制……源远流长的制茶技艺,形成了六安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的群体特性。

  以六安瓜片为例,至今还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技艺。“六安瓜片是唯一一支只采单片叶的绿茶,叶子求壮不求嫩,必须长到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开园采摘,谷雨前后是最佳时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代表性传承人武卫权表示,六安瓜片是老火、大火烘烤,尤其是最后一道制作工艺拉老火极具特色。

  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六安瓜片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面积是我市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以及裕安区和金安区的26个乡镇,茶叶种植面积70多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

  深耕茶产业 走好振兴路

  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如何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直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绿色振兴的标志性工程,列为农业八大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聚力扩基地、提品质、育龙头、延链条、塑品牌、优生态,制定多项涉茶政策,积极推动落地见效,促进茶产业长足发展。

  “现在上山采茶方便多了,感谢政府把路都修好了,采茶收入也更高了。”日前,在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一处高标准茶园基地,茶农王智红高兴地说。作为六安瓜片原产地核心区,近年来,麻埠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大茶产业发展力度,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在主体培育、品质提升、茶旅融合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800余万元的累计投入,5000余亩低产茶园的改造,水、电、路、桥、通信等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有效推进,为茶产业发展筑牢了“压舱石”。

  在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安徽古尖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亩茶园内一派忙碌景象,几十名工人正在进行除草、修剪等管护工作。走进园区控制室,只见一块超大的彩色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基地信息、土壤墒情、种植环境、农事记录、病害识别等各类数据。“这是我们的智能‘大脑’。”公司负责人吴啟明说的“大脑”便是2021年引进使用的数字茶园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千亩茶园管理的可视化、可控化、精准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公司还通过捐赠茶苗、指导生产、拓宽销路等方式助困兴业,常年用工40多人,季节性用工600-700人,带动茶农增收。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质高效茶园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良种茶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双替代”,有效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加快实施徽茶产业集群项目,着力推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宣传、利益联结等,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向茶产业头部企业集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如今,六安茶产业不仅托起了百万群众的致富梦,更铺就出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路。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79.3万亩,产量4.26万吨,一产产值47.21亿元,综合产值169亿元,茶农人均收入增加至9100元。

  树立茶品牌 茶香飘天下

  5月8日上午,“国际茶日·皖美茶乡”六安茶谷开茶节暨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在金寨县麻埠镇拉开帷幕。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国际友人以及企业家们相聚醉美六安,品六安茶、看茶谷景,携手合作、兴茶兴业,共同分享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利。

  品牌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六安名茶多,在做强茶主体、提升硬实力的基础上,更需深挖软实力,畅销茶品牌,讲好六安茶故事。从2001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了19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和15次茶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同时,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茶叶消费大市或地区,举办多次专场推介活动,专题制作了一系列六安瓜片宣传资料,冠名了“六安瓜片号”高铁列车,有效提升了六安茶知名度。

  产品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成立于2006年的六香茶业,是一家专门在上海销售六安瓜片的茶叶公司,去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彭立权表示,从市场反馈的消费情况来看,上海市民对六安茶相当满意。在今年的六安茶谷开茶节上,销售企业纷纷表示,近年来六安茶的市场行情相当不错。“外地客商比较喜爱六安茶,所以增加了采购量,今后将努力把舒城小兰花推向全国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舒城小兰花。”舒城县孔庄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令权如是说。

  5月27日至6月2日,我市在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安周”活动。期间,大别山香源茶叶、盘云山茶业、孔庄茶业、谷雨香茶业、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亮相六安名优茶展区,以节聚力,以茶会友,讲好六安茶故事。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六安茶已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随着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越走越稳、越走越宽。(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齐盈娣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