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八大工程”】城乡共融舒展和美新画卷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20 08:31:48 【字体:

3472724ffaef44e0bf990de3324902cb.jpg

乘客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公交车站候车,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大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问题。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岳阳 摄

  四月,鸟语花香,万物丰茂。

  金寨县大湾村内,茶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幅乡村美景图跃然眼前。

  城区中央公园内,各类绿植生机勃勃,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徜徉皖西大地,城与乡犹如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自芬芳。

  多年来,我市一以贯之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大手笔绘就了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蓝图。六安人民在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的深度融合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幅城市有引力、乡村有魅力的动人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437.9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人;城镇化率50.50%,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3元,比上年增长5.7%;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6元,比上年增长7.6%。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实现城乡双向发力、共同推动、全面融合?市长潘东旭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更深层次加强城乡融合。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城镇化率,努力实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突出一体化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这两天,家住城区的程女士早早地就开始收拾行李,因为这个周末,她要去金安区毛坦厂镇看望上学的孙子。

  “我孙子在那上高三,每个周末,我只要有空就去看他,给他带点吃的,高三学习任务重,营养很重要。现在去那边也方便,花1元钱,坐公交一个小时就到了。”对于周末的行程,程女士很是期盼。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六安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让“村民”变“市民”。市内公交车延伸至乡镇,相互衔接,运转有序,广大城乡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乘车待遇,统一售价,也让乡镇居民享受到优惠。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县区、130个乡镇、1810个建制村均开通公交车,在全国率先建成以市区、县城公交为主体,乡镇公交为骨架、乡村公交为末梢的连通城镇、覆盖行政村和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市县(区)全域公交网络体系,惠及群众约500万人次,每年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约4.8亿元。

  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城乡道路畅通是先决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2238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建制村通四级公路比例、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达100%。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贯通城市、畅达乡村。

  持续推进“畅强补”专项行动,实施市本级项目28个。完成交通投资133亿元,建成国省干线公路166.8公里、农村道路646.2公里,G4222和襄高速六安段、G237金舒大道开工建设,S244罗岗至分路口段、S325马头至长集段建成通车。完成水利投资61.79亿元,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全线开工,杭埠河防洪治理、城南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22年,我市提品质抓融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喜人,城乡发展协调并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突出协同化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走进六安市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只见一排排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摆放得井然有序,茶叶、食用油、金丝皇菊、手工锅巴、蜂蜜等农特产品应有尽有。在生鲜区,各种应季的蔬菜、水果色彩鲜艳,只待客人前来选购。而这些农特产品正是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产地直采的工作人员从全市各地“搜”来的好产品。

  “四县三区的特色农产品都可以免费入馆,我们采用源头把控的方式,将产地采摘的农产品样品交由第三方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经过包装销往长三角地区,端上长三角‘餐桌’。”安徽搜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远长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为助销农特产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市发改委、市扶贫开发局(今市乡村振兴局)授权该公司于2020年运营了六安市消费扶贫地方馆,以消费就是扶贫的理念,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扶贫农特产品,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不断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我市坚持特色化培育、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协同联动更加紧密。

  坚定推进工业强市强县,深化开发区创新升级,实施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我市多措并举,强产业促协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坚决扛稳粮安政治责任,全面推行多种粮种好粮“1+4”政策措施,产粮71亿斤。扎实推进“138+N”和“6969”工程,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420人、新型经营主体7029家,八大优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00亿元;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291.54亿元、增长8.9%;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产值270.45亿元、增长10.2%。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省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家。

  突出均等化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城乡融合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过去我们这边基本是靠喝井水为主,天干的时候,井里没有水,下雨天的话,水又比较浑浊,不敢喝。自从装了自来水以后,我们用水非常方便,水质也很安全,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能喝上放心的水。”近日,霍山县与儿街镇百福庵村村民吴正云一边在厨房里忙活洗菜,一边同记者分享她的喜悦之情。

  在这之前,这里的村民主要靠地下水井贮水,每逢旱季经常会遇到断水、缺水的情况。水源水质不稳定,用水问题便成为困扰村民生活的一个大问题。如今,吴正云和全村三千多名村民一样,都能喝到和城市一样的自来水。

  近年来,霍山县紧紧围绕省委在农村工作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出的“先行示范区要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实现农村基本生活要件与城镇大体相当”的工作要求,将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打通“水瓶颈”,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供水格局,让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城乡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目前,更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正在落地生效。

  教育是民生关切,聚焦城乡统筹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特色多样,教育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教育经费投入总计达到891.92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总投入等指标实现年年增长。

  病有所医、安稳就业、老有所养,是人们感受幸福的基本需求。202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大力度办实事惠民生,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创新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1.9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22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各项社保待遇92亿元,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9.8亿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新增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0所。县级医院三级创建实现全覆盖。城市医联体街道社区覆盖率100%。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5个。强力推进“难安置”项目治理,累计完成安置13720套,进度居全省前列。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能级。田园新城市、特色新城镇、未来新社区、幸福新乡村、美丽新经济不断崛起,让越来越多乡村搭乘“快车”驶向幸福彼岸。

  站在新的起点上,六安正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城乡融合的美好未来迈进。(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汪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