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创卫首创首成 全民共享福祉——写在六安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之际

编辑:赵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5 09:19:25 【字体:

  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中央森林公园里晨跑,而后在干净整洁的餐馆里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月亮岛,欣赏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周末假日,邀三五好友到市科技馆、图书馆,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如此和谐宜居,源于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举措,饱含着590万六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

  3年,1000多天;夙兴夜寐,有志竟成。

  1月12日,从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传来好消息:我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从2018年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对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实现“首轮创建、一举创成”目标。

  谋篇布局,吹响创卫“集结号”

  心中有梦想,脚下才会更有力量。继2014年、2017年两次荣获“安徽省卫生城市”称号后,市委、市政府顺应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新要求,乘势而上,迅即吹响了向国家卫生城市进军的号角,于2018年全面开启了又一轮快速发展的新征程。

  虽是首战,却怀揣着“决战”的魄力与决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有力抓手,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卫指挥部,建立了“一把手抓创建”的领导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靠前指挥,市创卫指挥部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协调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创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级领导分包创建重点、难点工作,严格执行创建工作任务、时间、标准、人员、措施“五落实”制度,坚持定期检查创卫重点工程和市容环境卫生,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同时,健全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单位四级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网络,市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部队、学校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爱国卫生组织网络,扎实推动创卫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为坚持依法行政和有力促进各项创卫任务的落实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共8大类40条347项指标,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指标、每一个支撑性项目,都对准了创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得好是得分点,做得不好就是失分点。

  为确保工作按计划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六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2018-2020年)》和《六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将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确立了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量化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将创建机构每年的工作经费、创建专项资金等各项经费全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另一方面,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把创卫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严格奖惩兑现。

  锲而不舍,动真碰硬治顽症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最有效路径,但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六安是革命老区,城市建设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对照国标,软硬环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补课”。“创国卫不是单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兴办一批惠民实事,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秉承这一理念,全市上下一心,协力争先。

  市创卫指挥部组织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围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一条背街小巷、一座市场、一个小区、一个城乡结合部开始,全方位、无死角,补短板、惠民生。

  市容环境治理是城市创卫工作的一大难点。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连续在城区实施了环境卫生、老旧小区及河段、背街后巷和次干道市容市貌、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市区交通秩序、市区市场创建等多个专项整治,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历史遗留的脏乱差问题。

  “垃圾不见了,乱停乱放没有了,环境搞好了,我们住得也舒服了。”说起小区的变化,裕安区城南镇南河佳苑小区居民何良山喜滋滋的。南河佳苑小区曾因环境脏乱、停车无序、毁绿种菜,被大家诟病。随着创卫工作的推进,辖区单位和社区联手物业对小区存在的各种“顽疾”进行了整治,让小区发生了“蝶变”的同时,也获得了居民的赞许。

  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小美容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馆也是卫生城市的“小微载体”。为此,我市按照考核标准,对 “四小”行业进行系统的整治改造,严格督促落实亮证经营、清扫、保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我市还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从食品源头到生产、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的监督体系,实现持证的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检任务完成率100%。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通过健康巡讲进社区、学校、机关等活动,营造创卫良好氛围;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降低病媒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是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紧密型县(区)域医共体全覆盖,村医“六制”管理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题推介;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安全注射率为100%;先后创建了省级和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成六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75%;市疾控中心设有国家级流感监测实验室和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六安建成区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革故鼎新,城市蝶变创中来

  “现在每天买菜感觉舒服多了。”日前,家住南屏苑小区的刘庆德来到熙熙攘攘的南屏苑农贸市场。走进市场,只见地面干净,货物码放整齐,经营环境整洁有序。

  “买几条鱼回家腌,备点年货。”刘庆德在南屏苑小区住了4年,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个农贸市场买菜。“以前,这里乱糟糟的,特别是水产和活禽售卖区,到处都是鸡鸭和水产品处理留下的粪便、污水,气味难闻。”对于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变化,他深有感触,“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干净了,尤其是水产区,每个摊位都设置了专门的处理台,通过专用下水道排水,我们去买鱼再也不用踮着脚尖了。”在一家鱼摊,刘庆德麻利地从水池里挑了两条草鱼。

  转型升级后的南屏苑农贸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折射创卫鲜活缩影的“菜篮子”。而如今在六安,包括南屏苑农贸市场在内,共有17个农贸市场实现“华丽转身”,以“放心、新鲜、干净”的全新形象代替了以往人们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正努力为居民提供更优的购物体验。

  随着创卫工作的深入推进,惠民成果处处显现: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凤凰桥污水处理厂和市污泥处置厂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推进环卫保洁机械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立和完善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管理体系,垃圾清运率100%;中心城区建成公厕总数达323座,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组织实施了垃圾焚烧发电、苏大堰大雁河综合整治、公共自行车及生态停车场等近百项市重点工程项目,惠民便民设施得到普及。

  此外,近3年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卫生城市标准,居民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2.1%。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两大工程,加快推进公园、小游园建设,2019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98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67%,满城绿韵也让六安转型升级的底气更加充足、底色更加鲜明。

  2020年年初,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卫生健康系统迅速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号召,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经过5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全市直接参与一线医务人员1551名,救治确诊病例69人、疑似病例211人、无症状感染者11人,实现了全省新冠肺炎住院病例第二个清零;先后派遣5批医疗队共43名医疗队员,在武汉抗疫最前线,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治愈零返阳,医疗零事故”的目标;创新了武汉返乡人员走访服务“五个一”、社区(村)管控“六小六起来”和出院患者“三段式”服务管理模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凭着一次次踏实的为民付出,六安近年来收获了一个个实至名归的殊荣: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安徽省卫生城市”等称号,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级卫生县城和2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创成了一批省、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

  行得春风,方得秋雨。站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崭新起点上,六安开启了从“创建卫生城市”到“巩固创建成果”的新跨越。下一步,我市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好的状态,更加注重长效化机制的建设,加快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广大市民打造健康卫生、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记者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