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网聚美好安徽】“村里有了扶贫工厂,家门口就有班上”

编辑:宋明俊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0-09-23 09:55:59 【字体:

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六安市太安村,一家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忙碌着。看到这样的景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必喜心中十分欣慰。

  太安村位置偏僻,在村的可就业人员,不少是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以前企业不愿意来村里投资,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路子,这让驻村工作队常常夜不能眠。

  经过几个月的奔走,工作队终于引进了一家企业,在村里建洗衣机线束手工生产线。2019年5月,太安村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建成,吸纳了在村留守的近60名妇女,包括贫困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天都有50至80元收入。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费近100万元。

  扶贫车间建成后,经村里介绍,59岁的贫困户徐家芳来到这里务工。徐家芳丈夫患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力,她也因为严重的脑梗不能过重劳动,一家人没什么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扶贫车间的建立,就是为了像她们这样的贫困户。”陈必喜告诉记者,家门口上班,工作强度不大,正好适合徐家芳,在这里工作一天可以收入60元左右。“平时家里有点事,还能随时请假照顾,又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实在是太好了,感谢党和政府。”徐家芳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在此务工的贫困户还有20多位。

  附近很多居民都选择在这里工作,49岁的江厚玲在车间里干接线帽的工作,“在家门口工作,一天收入50元左右,比以前好太多了。”江厚玲骑摩托车不到10分钟就能从家到车间,家里的4亩地改种茶叶,年收入也在5000元左右,丈夫外出务工,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厂子开起来了,俺们都没空打牌了,村里连吵嘴打架的都少了。”

  为确保村子稳定脱贫,工作队按照“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将村集体资产入股能人大户建材厂,生产环保涂料,并多次跑企业进工地,积极对接销售业务,不但带动12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

  目前,太安村的扶贫工作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所有贫困户都能够达到持续稳定脱贫,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迈进。(记者 张毅璞 刘炜鑫 王彬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