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把丰收节办到农民的心坎里

编辑:张磊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5 11:14:06 【字体:

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自2018年起,我国在每年秋分时节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觉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了。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金秋时节设立丰收节,可谓正当其时。

作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亿万农民的深切关怀,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秋,是对春耕夏种的总结,在这个充满喜悦与忙碌的季节里,如何过好这个农民的节日,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用心写作的一篇大文章。如何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办到农民的心坎里,又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新任务,很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做出节前的“诚意”。2022年7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出现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面对数十年一遇的旱灾,作为基层干部,农民的贴心人,我们不仅要和广大农民一道,戴起草帽卷起裤管,深入田间地头,顶着似火骄阳履职尽责,还要着手制定干旱防范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苗保水促秋收各项工作。据报道,针对长江流域的旱情,相关水利部门积极应对,及时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有力保障了138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的灌溉用水需求,这便是让亿万农民过一个安心喜悦的丰收节,拿出的最大诚意。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推出节中的“创意”。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广大农民理所当然是丰收节的主体,是节日的主角,因此,我们应该将节日的舞台搭建到县乡村三级,在农民的家门口,为他们搭一台让他们唱主角的大戏。自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地爆发蔓延,广大民众的消费意愿持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87.9,连续4个月低于90。面对低迷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我们更要想方设法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平台,对种类繁多、质优价廉却愁销路的农副产品走出小山村,做出更多的有心之举、创意之举。通过“丰收节+电商”、“丰收节+特色产品”、“丰收节+地方饮食文化”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农民成功卖出自己的丰收所得,通过勤劳致富,便是我们在丰收节送给他们的最好“创意”。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拿出节后的“主意”。平凡的丰收,不平凡的喜悦。每一年的丰收节,每一份来自收获的喜悦,都来之不易,都要历尽无数风霜雪雨,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是亿万农民一路坚守的足迹。在尽情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短板,城乡发展失衡、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我们农民不可承受的痛。以丰收节为契机,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在丰收节的活动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活动,着力创造节后效应,以山水游、文化游、民俗游吸引广大游客在丰收节之后,关注乡村、走进乡村、融入乡村,都是我们在丰收节之后应该思考的出路,拿出的“主意”。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当我们秉承一颗赤诚之心,推出我们的“创意”,拿出我们的“主意”,我们就一定能把每一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办到亿万农民的心坎里。(郭昌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