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霍山文峰学校:栩栩鱼灯绽徽韵 非遗文化展新姿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1-08 10:23:22 【字体:

  前言:鱼灯,是徽州特色民俗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燃灯之俗,始于汉代,徽州人重节纳喜,燃灯有喜庆平安之意,是徽州百姓一年之中必闹的习俗。徽州鱼灯也被称为太平灯,幸福灯,吉祥灯,它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近日,在霍山文峰学校第九届校园艺术节的舞台上,蓝染工作坊的师生们历时两学期活动课精心制作的36条非遗鱼灯栩栩如生,大放异彩,呈现出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传统之美和生活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c51739c6c49748009943617f2540a397.jpg

8ac4eba4b3ff4e4885b0903fe4e7fe09.jpg

  鱼灯指导教师——胡光睿,是霍山文峰学校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也是蓝染工作坊的“掌门人”。胡老师才华横溢、头脑灵活、谦虚好学,他与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他所执教的蓝染工作坊先后荣获全市、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一、二等奖。

c680f916c35440728cfb2c8879c6c74e.jpg

  灿灿鱼灯,生生不息。每一项非遗文化都凝聚着邃远的历史印迹和温润的情感记忆,鱼灯亦然。它穿越数百年的历史云烟,游进了欢腾的新时代,传递着亘古不变的美好祝愿。鱼灯的制作初衷,源于胡光睿老师2022年末在黄山写生时偶遇的一场鱼灯会,当时他一眼惊艳,立即萌生了制作鱼灯的想法,于是他虚心请教当地的鱼灯非遗传人,返校后认真揣摩网上教程,并反复进行摸索研究,最终成功解锁了鱼灯的制作工艺。

637c647028574c858021ebd9838d4a1c.jpg

  以鱼为形,以竹为骨,通体透亮,摇曳生姿。每一条看似简单的鱼灯背后都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都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编制骨架、糊纸上色、白描定位、绘画填色、鱼身组装……每一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

b0ca71bbfcc5434ba6163b68898ece82.jpg

  “制作鱼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手艺人的匠心。尤其在糊制工序,我们首先要把一整张纸贴合在骨架上,然后用手一点一点挪动,反复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保持纸张的完整性,这不仅考验技艺更考验我们的耐心。”蓝染工作坊张思瑜同学感触颇深。

  在问及鱼灯的制作工艺,胡光睿老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骨架的编制主要讲究结构的协调,糊制的要点是立体裁剪及平整度,白描是点睛之笔,着色要注意均匀、色彩要搭配得当。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制作竹篾骨架,因为每一节骨架都要精准契合,最终才能完美呈现……”

1a2d69d359db4883b02d38552ec47de1.jpg

2aa80c558b39451c9af0fde3505f8856.jpg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夜幕降临,身着汉服的文峰学子手持鱼灯在校园里欢快巡游,随着灯光不断变幻,时而上下翻飞、时而齐头并进,时而蜿蜒环行,从空中俯瞰,几十盏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鱼灯彩光闪烁,仿若鱼儿在水中游弋,俨然一幅活灵活现的鱼灯中国画,彰显出文峰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追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鱼灯走进校园,是非遗文化创新性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霍山文峰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设有诗词、剪纸、蓝染、竹笛、国画、书法、太极、戏曲、篆刻、版画、烙铁画、景泰蓝等近50门校本课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峰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期待非遗文化能够与校园时光碰撞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火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