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中安观察 | 安徽这笔10亿元的专项资金,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4-03-19 09:35:28 【字体:

1.jpg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改革是发展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用好改革招,关键在精准。

  2023年,我省探索实施了零基预算改革,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升财政资源统筹效益。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整合省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科技攻关资金,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全省科技攻关。

  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这项改革推进得怎么样?成效如何?

  大胆破题

  创新领先一步、发展领先一路。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在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如何将安徽创新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欲致其高,必丰其基”。这离不开抓住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

  “以往,我省科技攻关存在分散、重复、低效的‘老毛病’。”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段菖蒲说,省发改委有科技创新“攻尖”计划、省科技厅有重点研发计划、省经信厅有重点领域补短板计划等,“项目多、支持力度弱、部分项目还存在重复支持的问题,呈现出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一些项目单位甚至不把精力放在项目攻关上、而是放在部门‘公关’上。”

  面对科技攻关的“疑难杂症”,安徽如何破题?

  大胆改革,向新而行!

  安徽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在科技攻关领域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整合财政资源,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全省科技攻关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用财政资金的整合,倒逼政府工作的整合,形成集中统一的科技攻关指挥体制,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让科技创新的大事要事有了充足的资金护航。

  打个形象的比喻,过去,造桌腿的只管桌腿,造桌面的只管桌面。现在,通过财政资金这个纽带,造桌腿的想着造桌面的,造桌面的想着造桌腿的。

  “如今,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部门项目变成了省政府项目,使我们有能力干了一些多年想干而又没办法干的大事。”段菖蒲说。

  精准解题

  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广卫是名新药研发界的“老兵”,最近他却忙着“搞点新传”。

  去年年初,省科技厅发布了科技攻关的项目征集,何广卫结合企业自身药物研发的优势,并联合其他领域的行业引领单位,依托于安徽地方药材的特色,发起了“基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源于皖产中药的创新药发现、提升及开发”的联合研究项目,并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材料。

  在何广卫看来,中医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是创新药物发现的源泉。“我们想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多种先进技术,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药设计和评价平台,同时开展源于中药的创新药设计、筛选及规范性的成药性评价研究、临床前研究。”

  何广卫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势必要从理论和创新的方法论上做出突破。“中医药的创新需要多学科融合,一定要穿‘新鞋’走‘新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新制度新赛道,伴随着全新的模式之变、逻辑之变。

  按照零基预算改革“1+4+1”制度,我省成立工作专班,构建了“1+1+N”工作协同机制,为集约高效使用科技攻坚专项资金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建立“七统一”(“统一征集、统一凝练、统一申报、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拨付、统一管理”)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决策环节提供“全周期”服务,为科技攻关零基预算改革保驾护航。

  “我们项目经历了盲审、答辩和现场考察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闯关’,可谓‘压力山大’。”何广卫用科学、专业、严谨概括了整个过程。

  “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遴选,项目决策组汇聚了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不仅仅是医药领域的,还包括人工智能、互联网、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现场回答他们的问题,可以说,‘一上来就是决赛’。”何广卫坦言,通过这一方式,让专家为项目“把脉问诊”,增强了企业信心,也让企业更有底气完成这一重大项目。

  最终,我省确定项目立项287项,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17项,高新、农村、社发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0项,省中医药攻关专项10项。

  何广卫的项目也成功脱颖而出。但对他来说,立项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工作任重而道远。“项目组专家全程‘紧盯’项目进展,不仅有最终的‘期末考’,还有‘期中考’,这使得我们要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任务。”

  完美答题

  我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投入,探索出一条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安徽路径。

  改革前,预算部门往往“做事先要钱”;改革后,项目支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的原则编制,做到“先谋事、再排钱”。

  改变的背后,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让科技攻关、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支持方向上,我省将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方向由2022年的40个优化整合为2023年的22个。项目遴选上,奔着“最紧急、最紧迫”问题去、紧盯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干。

  资金总量上,由原来每年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强度上,单个项目支持强度由平均81.7万元提升到469.5万元,提高了4.7倍,特别重大的项目省支持资金可达亿元以上,有效改变科技项目“小而散”、科技资金“撒胡椒面”局面。

  撬动作用上,2023年立项支持的287个项目,经费总投入96.5亿元,省财政支持资金15亿元(分3年拨付,2023年拨付10亿元),引导市(县)投入资金15.9亿元,带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资金65.6亿元,带动比约1:5.4,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主体培育上,2023年由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数量和资金占比分别为81.7%和94.8%,较2022年分别增长了13.6和8.8个百分点,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去年8月23日,何广卫的项目正式立项。当月,18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和18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全额到账。这让何广卫大呼:前所未有!

  “这么大的科技创新攻关投入,这么迅速的财政支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过去我们的一些科研计划大概最多一两百万一个项目,这次真的是大项目、大支持、大投入。”

  对于此次改革的感受,何广卫总结了“三心”:一是我省“大手笔”成立科技攻关资金,传递了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信号,彰显了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二是企业坚定了自主研发、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三是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营造创新生态,感召创新资源、增强创新活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个大项目,澎湃新动能。

  科技攻关零基预算改革,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印证的是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而不懈努力的铿锵足迹。一方面改变了科技攻关多头管理局面,大大减轻了创新主体多头申报的负担,大幅提升项目支持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大兵团协同攻关,全链条、系统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科技创新“磁场效应”愈加明显,创新主体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壮大。

  融入改革创新的大潮,安徽也将更加自信从容。(记者 徐慧媛 段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